《万历十五年》-以史为镜
在《万历十五年》中,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它让我了解了一个我印象中不同的大明王朝,让我看到了在一个极寻常的年份里发生的那些对后世来说并不寻常的事。自己是喜欢读历史书的,看这类书籍的时候,我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似乎后来的我们很容易就读懂了某一历史事件,认清历史事实,并从中总结出某种经验教训。但是,扪心自问,当我们正处在“彼时彼地”,我们会如何做?我们又是否能够做得更好?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概现在的我们能做到的便是不忘前事,以史为鉴。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读历史也是在读我们自己,读历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躬自身,偶尔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曾走过的路,遇到的坎,不断反思和成长。这也是我喜欢读历史的原因之一,它总在映射自身,让自己不断反思,审视,警醒,也让自己现在的脚步迈得更加踏实。我非常认同作者所说的“大历史观”,“大”字概为全面之意,即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看待某一段历史时期,某一个历史事件,甚至是某一个历史人物。从微观上看,这种观点会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某一段历史,也更宏观地帮助我们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史实。同时,另一方面,它让我们在评价某一段历史时,不会走极端。比如在这本书里,作者从“大历史观”出发,写了这个大明帝国的上层政治、思想、军事甚至是最高统治者的日常,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以往的描述不同的王朝。无论是高高在上的万历皇帝,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抑或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模范官僚海瑞和离经叛道的李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