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琼果,中华母亲泉——或众生的冈加却巴(上)(6)
唯“源”不可估量。只要有不竭之源泉,水就会源源不断,就会汹涌不止,就会不舍昼夜,万古流淌,滋养万物。
如果世上没有水,生命万物将不复存在,水之于自然万物无比珍贵!而如果天下众水没有源头活水的补给,它也成了无本无源之水,即使有再多的水也会干涸。所以,中国自古倡导“饮水思源”的思想,它强调的是知恩图报的伦理指向,是对“源”的感恩珍视和崇尚。
陈荣捷说,颇堪玩味的是,初期的印度人将水与创造联结在一起;希腊人则视之为自然的现象;古代中国哲学家,不管是老子或孔子,则宁可从中寻得道德的训示。这些不同的进路,分别形成了印度、西方与东亚不同的文化特色。
的确,从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人对水的认知上,就能看出人类几大古老文明的鲜明特色,但是,老子不仅仅是从水的认知中寻找道德的启示。老子有更高远的追寻,《道德经》的视野不仅限于人类世俗的道德层面,更在于自然万物所遵循的真理法则,在于宇宙万物的伦理秩序,在于悲悯,在于“道”,更在于“自然”。
所以,老子还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把“道”摆在天地之上的崇高位置,却把“自然”置于道之上,置于最顶端。这个“自然”,不只是地球生态意义上的自然,而是终极意义上的自然,至少应该涵盖了整个宇宙所以如此精妙的哲学乃至伦理观照。
中国古代先贤中,最接近老子思想的是庄子,其所思所想也几于道,直抵万物本源。庄子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强调的是天地运行变化的平衡和万物各得其所的一致规律。我们现在所说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就是古人说的,天人合一或天地人和。
庄子甚至遥望过昆仑:“黄帝游乎赤水以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说黄帝登上昆仑向南方看了一眼,结果将自己的玄珠给丢了。便相继派人去找,前面三个人都没找到,直到第四个人罔终于把玄珠找回来了。黄帝感到很奇怪,问罔,他们都找不到,你为何能找到呢?
如果世上没有水,生命万物将不复存在,水之于自然万物无比珍贵!而如果天下众水没有源头活水的补给,它也成了无本无源之水,即使有再多的水也会干涸。所以,中国自古倡导“饮水思源”的思想,它强调的是知恩图报的伦理指向,是对“源”的感恩珍视和崇尚。
陈荣捷说,颇堪玩味的是,初期的印度人将水与创造联结在一起;希腊人则视之为自然的现象;古代中国哲学家,不管是老子或孔子,则宁可从中寻得道德的训示。这些不同的进路,分别形成了印度、西方与东亚不同的文化特色。
的确,从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人对水的认知上,就能看出人类几大古老文明的鲜明特色,但是,老子不仅仅是从水的认知中寻找道德的启示。老子有更高远的追寻,《道德经》的视野不仅限于人类世俗的道德层面,更在于自然万物所遵循的真理法则,在于宇宙万物的伦理秩序,在于悲悯,在于“道”,更在于“自然”。
所以,老子还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把“道”摆在天地之上的崇高位置,却把“自然”置于道之上,置于最顶端。这个“自然”,不只是地球生态意义上的自然,而是终极意义上的自然,至少应该涵盖了整个宇宙所以如此精妙的哲学乃至伦理观照。
中国古代先贤中,最接近老子思想的是庄子,其所思所想也几于道,直抵万物本源。庄子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强调的是天地运行变化的平衡和万物各得其所的一致规律。我们现在所说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就是古人说的,天人合一或天地人和。
庄子甚至遥望过昆仑:“黄帝游乎赤水以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说黄帝登上昆仑向南方看了一眼,结果将自己的玄珠给丢了。便相继派人去找,前面三个人都没找到,直到第四个人罔终于把玄珠找回来了。黄帝感到很奇怪,问罔,他们都找不到,你为何能找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