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发展史-第二部-第二章(2)
特点二,能够世袭。关于世袭这一点我在上文提到过一些,这里稍微详细的分析下。本来自从秦始皇一统中国后能够世袭的只有皇帝一人,国家官员采用的都是流官形式,有任期,其他王公贵族对政治影响不大,因为如要进入国家机关也需要出任官职,否则是无法参与管理国家政治的,故不作考虑。那士族又为什么能够世袭呢?这与汉代实行的“察举制”有很大的关联,察举制是由中高级官员或德高望重之人向上级或皇帝推荐人才。察举制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特别依赖上层官员和皇帝的个人素质。如果皇帝能明辨是非,大臣能举贤任能,那么察举就没有任何问题。相反皇帝如果昏庸,大臣奸佞,那么问题就严重了。东汉中后期就是这么个情况,导致真正的人才不能得到发展的空间,所以曹操才提出“唯才是举”,甚至说了不忠不孝的人也没关系,只要有能力为我所用。而高级官吏利用自己的举荐权,相互推荐各自的亲信门生,各大家族之间又相互通婚,就出现了在非世袭条件下的世袭。
推荐人和被推荐人也因此形成了非血缘关系下的亲族关系,最后形成门阀。而世袭又使得世家大族的子弟上进心不强,久而久之无德无才的人占据着国家的高位,那么这对国家的影响有多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特点三,士族自身还具有“分裂性”。“分裂性”指的是各大家族间的斗争,各大家族往往为了利益会出现严重的斗争现象,这种斗争还是因为一定时期利益的蛋糕是固定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士族这个雪球会越滚越大,那么他们自己分得的利益就会缩小,为了攫取更多利益,势必会从其他家族上动手,何况士族之间还存在着诸如政见、籍贯和权力站队等各种矛盾,这个时如果皇帝无法妥善处理,甚至参与其中,那么对于国家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西晋的八王之乱就是最好的例子,表面看是皇族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实则是各大士族的斗争(司马家本身也是士族),加之士族本身又分成三六九等,这种士族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性是导致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大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点四,文化的包容性。士族是一个以读书为本业的一个阶层,所以对各色的文化往往能够兼容并蓄。儒释道的三教合流,北朝诗歌的古朴、真实、自然、浑厚,南朝诗歌的浪漫、典雅、温婉、明快。这都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所以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能看到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也相互学习,最后融合成为一个具有共同文化信仰、但却又与秦汉时期汉文化有所不同的“新文化”,这些“新文化”即保留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也吸收了南下游牧民族的文化特点,为我们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都为以后文化的发展和整合奠定了基础。
特点五,士族是贵族地主向庶族地主转化的一个过渡。关于这点我也在前文提过,这里再做一个补充。贵族地主、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都是地主阶级,他们的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地主,但表现形式却是有很大的不同。贵族地主特点是有一定世袭的权利,如汉代的王、侯。庶族地主的特点是真正的庶民,为官有地,卸任则无(个人私田除外)。而士族恰好处在两者之间,从身份上讲士族不是贵族只是平民,但实际上士族是可以垄断仕途,又讲究等级划分,所谓三六九等。这样上等士族更接近贵族,而下等士族更接近平民,所以说整个魏晋南北朝就是由秦汉(贵族地主)向隋唐一直到明清(庶族地主)的过渡。为什么要向庶族地主过渡呢,因为只有庶族地主才符合中央集权帝国制的发展需要,那就是皇权至上,为我独尊。贵族对皇帝形成制约,由于是功臣是亲族,皇帝碍于情面,有些事情不得不妥协。
推荐人和被推荐人也因此形成了非血缘关系下的亲族关系,最后形成门阀。而世袭又使得世家大族的子弟上进心不强,久而久之无德无才的人占据着国家的高位,那么这对国家的影响有多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特点三,士族自身还具有“分裂性”。“分裂性”指的是各大家族间的斗争,各大家族往往为了利益会出现严重的斗争现象,这种斗争还是因为一定时期利益的蛋糕是固定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士族这个雪球会越滚越大,那么他们自己分得的利益就会缩小,为了攫取更多利益,势必会从其他家族上动手,何况士族之间还存在着诸如政见、籍贯和权力站队等各种矛盾,这个时如果皇帝无法妥善处理,甚至参与其中,那么对于国家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西晋的八王之乱就是最好的例子,表面看是皇族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实则是各大士族的斗争(司马家本身也是士族),加之士族本身又分成三六九等,这种士族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性是导致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大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点四,文化的包容性。士族是一个以读书为本业的一个阶层,所以对各色的文化往往能够兼容并蓄。儒释道的三教合流,北朝诗歌的古朴、真实、自然、浑厚,南朝诗歌的浪漫、典雅、温婉、明快。这都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所以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能看到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也相互学习,最后融合成为一个具有共同文化信仰、但却又与秦汉时期汉文化有所不同的“新文化”,这些“新文化”即保留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也吸收了南下游牧民族的文化特点,为我们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都为以后文化的发展和整合奠定了基础。
特点五,士族是贵族地主向庶族地主转化的一个过渡。关于这点我也在前文提过,这里再做一个补充。贵族地主、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都是地主阶级,他们的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地主,但表现形式却是有很大的不同。贵族地主特点是有一定世袭的权利,如汉代的王、侯。庶族地主的特点是真正的庶民,为官有地,卸任则无(个人私田除外)。而士族恰好处在两者之间,从身份上讲士族不是贵族只是平民,但实际上士族是可以垄断仕途,又讲究等级划分,所谓三六九等。这样上等士族更接近贵族,而下等士族更接近平民,所以说整个魏晋南北朝就是由秦汉(贵族地主)向隋唐一直到明清(庶族地主)的过渡。为什么要向庶族地主过渡呢,因为只有庶族地主才符合中央集权帝国制的发展需要,那就是皇权至上,为我独尊。贵族对皇帝形成制约,由于是功臣是亲族,皇帝碍于情面,有些事情不得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