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从西西《我城》看七十年代香港城市书写(2)

2023-10-25 来源:百合文库
《我城》正是以七十年代的香港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其中也能体现出较为鲜明的本土意识。小说的主人公阿果、阿髪、麦快乐都是平凡却真实的小人物,阿果在是电话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阿果的妹妹阿髪是个学生,每天忙于学习和玩耍;麦快乐辗转于不同的工作,从公园管理员变成了一名熟练的电话工人……西西笔下的他们是在都市繁荣中成长的青年一代,是平凡的小人物,也是城市的建设者。《我城》写的是一座城的故事,也是这座城市中许许多多的“我”与城的故事。“我”是阿果,也是香港新一代年轻人的缩影,与其说这是一座“我”的城,不如说这是一座“我们”的城,是一座众我之城,这些富有朝气的小人物众志成城,又浓缩成了一个平凡中又有不凡的“我”。正如何福仁所说:“《我城》的众我,是对这平凡、大众的肯定,一种出于对群体的‘同命感’,又同时意识到自身与环境的困限,这个我,置身在各样的人际关系、城里城外各种环境里,不过是群体里的一号,没有什么了不起,必须谦虚地学习,要改善环境,就得从改进自我出发,踏实虔诚,彼此通信,然后才能众志成城。
然则这样子的我,平凡里已见不平凡。所以书名《我城》,而不是《我们的城》。”1
二、童话写实——以轻盈的笔触写真实的情感

从西西《我城》看七十年代香港城市书写


《我城》并非一部宏大叙事的文学作品,而是聚焦于小人物,从儿童视角看待城市的发展变迁。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如说是由许多有温度的小故事和生活片段组成的一本部故事集。相比于当时大多数城市书写以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为依托进行宏大叙事的风格,西西更倾向于通过叙写一个或几个小人物的日常去呈现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她别出心裁的以儿童语言、儿童视角来书写对一座城市的记忆,消解了宏大叙事可能产生的沉重感,在《我城》中,西西选择从阿果的视角出发,以活泼轻盈而富于想象的笔触书写对一座城市的记忆。《我城》的主人公阿果是一名刚刚毕业的中专生,他看待世界的方式还未褪去孩童的稚气,西西正是以这种带着孩童稚气的文字,传达了对“我城”的认同与热爱。但这种“童话寓言”也并非完全脱离于现实而存在,而是暗含着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
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西西并不否认工业文明给城市带来的问题和危机,如环境污染、城市用水短缺、石油危机……甚至还有对台风、大暴动和大萧条的书写。她说:“那时每天都发生不少事情,水灾、难民……许多都不是我们能够把握,能够改变的。我的确只能用这么一种比较乐观的态度去看,去想:年青人大概只能这样,先做好本分,一切从自己开始。”2在第十二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曾经有一次,大街上有许多人说,那边有菠萝呀。几个小孩子听见了立刻说,我们喜欢吃菠萝,我们去吃菠萝去。于是,他们一起跑到菠萝那里。谁知道,那个奇怪的菠萝却把小孩子的嘴巴吃掉了,又把小孩子的手指也吃掉了。”3这些童趣的话语实则隐喻了香港的“六七暴动”,香港人民为对抗英国政府自制了被称为“土菠萝”的炮弹,却在这场斗争中死伤惨重。类似的现实书写可见《我城》塑造的并非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只是西西将沉重的现实以儿童视角传达出来,这些沉重的现实问题在阿果的眼中变得活泼轻盈,正如西西的文字带给读者的感受一般,洋溢着天真、活泼和希望,这种对现实生活的童话式书写正是西西作品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