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西《我城》看七十年代香港城市书写(2)
然则这样子的我,平凡里已见不平凡。所以书名《我城》,而不是《我们的城》。”1
二、童话写实——以轻盈的笔触写真实的情感
《我城》并非一部宏大叙事的文学作品,而是聚焦于小人物,从儿童视角看待城市的发展变迁。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如说是由许多有温度的小故事和生活片段组成的一本部故事集。相比于当时大多数城市书写以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为依托进行宏大叙事的风格,西西更倾向于通过叙写一个或几个小人物的日常去呈现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她别出心裁的以儿童语言、儿童视角来书写对一座城市的记忆,消解了宏大叙事可能产生的沉重感,在《我城》中,西西选择从阿果的视角出发,以活泼轻盈而富于想象的笔触书写对一座城市的记忆。《我城》的主人公阿果是一名刚刚毕业的中专生,他看待世界的方式还未褪去孩童的稚气,西西正是以这种带着孩童稚气的文字,传达了对“我城”的认同与热爱。但这种“童话寓言”也并非完全脱离于现实而存在,而是暗含着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
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西西并不否认工业文明给城市带来的问题和危机,如环境污染、城市用水短缺、石油危机……甚至还有对台风、大暴动和大萧条的书写。她说:“那时每天都发生不少事情,水灾、难民……许多都不是我们能够把握,能够改变的。我的确只能用这么一种比较乐观的态度去看,去想:年青人大概只能这样,先做好本分,一切从自己开始。”2在第十二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曾经有一次,大街上有许多人说,那边有菠萝呀。几个小孩子听见了立刻说,我们喜欢吃菠萝,我们去吃菠萝去。于是,他们一起跑到菠萝那里。谁知道,那个奇怪的菠萝却把小孩子的嘴巴吃掉了,又把小孩子的手指也吃掉了。”3这些童趣的话语实则隐喻了香港的“六七暴动”,香港人民为对抗英国政府自制了被称为“土菠萝”的炮弹,却在这场斗争中死伤惨重。类似的现实书写可见《我城》塑造的并非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只是西西将沉重的现实以儿童视角传达出来,这些沉重的现实问题在阿果的眼中变得活泼轻盈,正如西西的文字带给读者的感受一般,洋溢着天真、活泼和希望,这种对现实生活的童话式书写正是西西作品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