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安文学?它为何占有如此高的地位?喜欢的朋友拿走不谢(3)
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与相当的深度思想;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后期作品自然少不了对曹氏父子的颂扬之作,不过大多反映了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建立功业的抱负。其积极、健康的基调和思想,始终占据着"七子"创作的核心地位。
传统文学的传承与创新。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最可贵的价值,为真正的诗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其《典论·论文》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曹植的“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集中表现了少年的爱国精神,《洛神赋》中女神的仙姿美态,更是文苑奇葩。钟嵘称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他们在诗歌、辞赋、散文等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首次文人诗创作的高潮。特别是诗歌,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并由此开创了七言诗。许多作品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动荡的现实,反映了人民对离乱的苦难,表达对国家统一的要求,甚至在五言诗史上都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