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卑与自傲中浮沉(4)
我确实没有发现她的闪光点,就像别人看不到我的闪光点一样。
另一方面,写作的过程中,我逐渐参与了一些小说评审的工作,对于绝大多数小说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浮出了水面,我叫它“写作初级阶段的木桶原理”。
如果把小说的创作简单分为几个维度,譬如人物、剧情、创新性、文笔等等,作为构成小说的木板,把读者的期待比作桶里装的水,能留下的读者,取决于小说最弱的一个维度,也就是短板有多短,而不是长板有多长。
回过头去看作品的短板,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蠢的人。
比如说《蜚语》这篇作品
完成时,我一直沉浸在作品结尾的反转上,当时我觉得结尾的反转是很有新意和深意的。
是不是这回事暂且不谈,不难看出来,小说的开头很难吸引人,文笔较为粗糙,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极为明显的硬伤,可以说在一开始的观感就烂透了,如果我是读者,根本就不会认为这篇小说有读下去的价值。
阅读量足够大之后,结尾的反转也成了无新意的滥调,这么看来它并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但当时我偏偏就能为这样的作品兴奋整整一个星期。
写完《蜚语》后,我又写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作品,因为忙碌停笔一段时间后,某一天,我加入了某个专栏区作者聊天群。
那时候,我维持着自己至今没有破碎的“高冷”人设(笑),在群里聊天吹水,突然有一天,群里的朋友问我,你不继续写了吗?(我忘了是三渡还是硬币还是冷声,总之是这三个人里面的一位)
我突然有了动笔的念头。
我挑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其实是DDL),背着电脑,找了一家人迹罕至的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