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一种生活]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转载)(11)

2023-08-01 来源:百合文库
“便捷”也是一把双刃剑。便捷意味着通过读电子书获取知识所付出的成本和精力更少,造成读者态度上漫不经心,也就不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深度理解。
如2011年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的那篇关于“谷歌效应”(便利的搜索引擎改变了我们的记忆模式)的著名论文所提示的,电子书的便捷使得人们把它们当成了身体的“外设”,比如存储在手机里,需要用到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只要大概知道某本书讲的是什么就可以了,不必花心思去读;而不那么便捷的纸质书,让读者更倾向于把书中的知识吸收进脑子里,因为书不一定是可随手翻阅的,唯有脑子是可随时调用的。
网络的便利,让一些人误以为坐拥的电子书山就是自己拥有的知识,可是,除非有朝一日发明了可以直接植入大脑的知识芯片,否则知识的确只有吸收进脑子里才是自己拥有的——早在两千年前柏拉图的《斐德若篇》中,苏格拉底就已经表达过类似观点。聪明的读者应该善用技术带来的便捷,而不是成为便捷技术的奴隶。

[一种生活]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转载)


我们需要区分以信息检索为目的的查书,和以学习知识或享受阅读为目的的读书。如果把汲取“干货”作为读书的目的,必然会丧失很多读书的乐趣。一部十天才能读完的书,等价于十分钟的精华总结吗?答案是否定的。你需要十天的深度阅读来形成长时记忆,而十分钟的速览只会让你在十天之后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仅仅记住了若干无处安放的“金句”。
回顾历史,面向未来
基于目前的考古证据,人类创造文字的历史只有五千年,与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史相比,这就是弹指一挥间。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出专门用于阅读的神经环路;相反,人类创造的文字系统和阅读工具必须适应我们的大脑。
各种文化所创造的文字系统看似千差万别,实则存在诸多共性,如认知心理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所言:“脑结构本身极大地限制了所能产生的有效文字系统……大脑只能加工有限的一些文字形状。”

[一种生活]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转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