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吐槽·读新书】人人痛骂的“上帝视角”到底是谁的问题?(6)
什么是工具人?
与其说他们是没有自己思想的、只是机械地照着故事大纲行走的“工具”,倒不如说,他们是读者在完全融入世界观后,彻底无法代入的一类人:我已经完全接受这个世界的运作了,但是我无法接受角色的做法。
“上帝视角”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读者的臆想,已经详实、透明、自洽到完全将人物和剧情背景割裂了。读者所想的完全是“自己在这个背景下会怎么做”,而不是去看一个不是自己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角色唯一的作用,只剩下配合剧情发展,失去了补足信息的作用,更遑论自发地创造可能性。因此,他才会看起来像个“工具”。
先剧情,后角色。
在角色真正高于剧情之前,读者对角色的理解,实际仍旧建立在“上帝视角”所提供的剧情之上。
那我们又如何要求读者跳过剧情,而去优先理解、甚至体谅角色?
“上帝视角”与预期高度结合,而预期本身就是爽点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求读者抛弃“上帝视角”再来进行追求快感的阅读,岂不荒唐?
所以,“读者错误地使用了上帝视角”,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既然“上帝视角”是无法避免、甚至根本不应该避免的东西,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读者预期和作者预期的错位?
很简单,那就是操控读者的上帝视角!
用“上帝视角”来苛责读者,实际上,是将阅读理解的责任转嫁给了读者:作者们似乎遗忘了,他们其实拥有天然的、操纵读者阅读预期的权力!
回顾“上帝视角”的原初定义,它原本就是由作者创造后,再赋予读者的观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