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吐槽·读新书】人人痛骂的“上帝视角”到底是谁的问题?(5)
一个角色有他现实的苦衷,这是他客观的构成;但要让他拥有被读者体谅的权利,前提是他曾经高出了剧情,给读者带来了超预期。
这才是真正的“代入”——一个处处需要读者放下“上帝”身段去体谅的角色,是不配拥有读者耐心的。
一个真正“活了”的角色,是拥有上帝视角的读者也无法完美预期的。而无法预期的直接效果,就是读者对角色、对剧情的容错耐受性大大提高。即便是轻微的低于预期,也会让读者承认“这是一种合理的可能”。
在面对未来走向时,做出“预期”的读者,本质上是在面对一个黑箱。
黑箱面前,读者和作者其实是平等的。黑箱中有无数中可能,读者和作者只是选择了他们自以为最好的剧情走向。
至于如何达成这种走向,无论是读者和作者,他们在黑箱中都是全能的——加设定、突发事件、引爆伏笔、甚至是机械降神、跨次元打击,都可以做到。
换而言之,根本没有什么所谓唯一的剧情走向,有的只是选择。简单否认读者所质疑的“为什么不这样”,是草率而自大的。
而真正能减少他们选择范围的,是不断压缩黑箱大小的外部信息。
由于“上帝视角”的存在,读者能接受到的外部信息,几乎是和作者一致的。信息越多,剧情可能性越少,对世界的理解越深,但代入作者所塑造的角色的可能性,也在降低。
读者喜欢预期,但不喜欢预言,更不喜欢被作者完全预演了未来的人物和剧情。他们享受的是赌那多种可能性时的快感,而不是收获既定结果的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