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蓑衣 狗头 鸽子汤(3)
“哈哈,还真是多亏了阿翁心善,我才赶上了趟——说来也巧,我也就比老人家早到那么一会儿。诶,我比老人家就早这么几步,却怎么不见后面有人跟着呢?不然我还能放慢些脚程,和老丈你搭个伴呢。”不愧是惯走江湖的人,见两人说得僵了,就没话找话,缓和缓和,又把话头扯回老丈身上。
“我山野村夫,惯行山路,不爱走官道。”但是老丈不买账。老人就是可以这么任性,孔子都认可的。
眼见着日头低了,低了,要没入山背后了,撑船的老翁还在那聚精会神地盯着炉火。许是感到无聊,那一直冷眼旁观的女郎,终于也亲启双唇;发出的声音,轻曼倩柔,似是春风过了玉门关:
“相逢即是有缘,你我有幸同坐此船,适逢光阴难逝,何不各自说个故事,与己无碍,与人解乏?”
江湖客抢先答应:“好,这个提议好,我走南闯北,向来是带耳不带嘴,今日便破例,也讲个故事给列位听听。听好了,这故事不知发生在哪一朝哪一代,总之是在当时的京师治下,有一个县里......”
京城乃首善之地,举国上下,别处不说,京城百姓的生活总会是最好的——生活在京畿四周的人都这样想。当官的除外。常有人戏言,哪怕是在宣武门上往外洒一把石子,砸到十个人,便有四个京官三个堂官两个翰林,还有一个,也得是给宰相看大门的。京城人对于官员是戏谑如此,只有真到了需要告官求老爷的时候,才会记起自己的身份。
宛平县里有一户人家就经历了这样的事。
这户人家姓王,祖上本是郊外的农户,两代以前不知怎的发了财,搬进了城,以行商为业,男丁往往几个月不着家在外面奔波。这一代的王大户,便是如此,长年在外,好不容易回趟家,又爱出门访友吹嘘,因此年过三十,才得了独子,自是爱护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