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曹雪芹,永远的红楼梦
有一部书,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鲁迅先生也曾评价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它是一本未能完成的书,它的作者在著后几年也撒手人寰,这本书便是《红楼梦》。
提起《红楼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往往会望而却步,即使是有众多的影视作品也难以帮助,甚至于有人对它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众主角之中,连“金陵十二钗”的具体人物也是模糊不清。
但它依然是公认的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可以对外炫耀的资本。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关系时提到:“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在毛主席看来,《红楼梦》便是中国可以拿出手的东西。
《红楼梦》之于其他三部名著的区别,就在于它几乎将书中的人物都立体化,摆脱了其他三本中人物的脸谱化。看《三国》,曹操便要奸,刘备便要仁,诸葛便要智,关羽便要义;看《西游》,孙行者便是嫉恶如仇,唐三藏就要有凡性;看《水浒》,宋江便要矛盾。鲁达就得可爱,这都是前三本带来的脸谱化的体验,他们的形象在京剧等戏曲形象中也会有体现。而《红楼梦》中的人物,几乎都是立体的。贾宝玉可爱之处有不少,当他给袭人一记窝心脚的时候,读者也会恨他;林黛玉,一个好妹妹,如同仙子一样的人物,当村姥姥的种种神态展在眼前时,留给她的只有不屑与轻蔑,甚至于背后骂她为“母蝗虫”,足以体现她对普通的劳动人民,乃至于其所代表的阶级是不存在同情的。《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物的优缺点,不至于将对方压下,形成二势的均衡,将每个人立体化,从而在四大名著中标新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