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2)
如果你不想被剧透,你可以看完书再来看接下来的内容。
我在预警!我在预警!我在预警!
观其大略,我把这本书划分成了四个部分。文章的开头就介绍到了后世对斯特里克兰德各式各样的世俗眼光,他的苦难和风流逸事颇为引人注目,很多人凭着本能对这些津津乐道。或许他们也希望感受一下理想主义,可是当他们作出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就已经俗不可耐,就已经被人性支配了,这对于他们的理想并无益,可是他们不知道。对于他的儿子罗伯特来说,他与斯特里克兰德的特殊关系要求他必须假装了解并且为他父亲遮掩些什么。人们能从斯特里克兰德的画中感受到情绪,但是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他在追求什么,他又追求到了什么。这是大环境的结局,俗世还是俗世。结尾最让人深刻的还是罗伯特的拿腔拿调,以及他和另一个属于斯特里克兰德的血脉的天差地别。中间是斯特里克兰德挣扎的过程,他离开了太太,挣脱了家庭和道德的束缚,这个时候他的思想已经成型;他破坏了斯特罗伊夫的家庭,但是他还是感受到了格格不入;
他来到了塔西提岛,寻找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归宿。我觉得有个形容很好,塔西提岛是世外桃源,或许存在,但是不会是主流。
本书第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情节是来自“我”去巴黎寻找斯特里克兰德。“我”接下了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发布的使命,所以我对他表现出愤怒等情绪。但是“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精神状态,他不在乎世俗了、没有感情、任由自己的创作本能顽强生长。“我”好像无法对此生气,所以“提醒自己酝酿道德上的愤怒”。我从他重复多次的“我得画画”感受到了他的坚定,其实“我”已经开始理解他了。这在后文也有提到,“我”是一名作家,我不会轻易地批判,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斯特里克兰德特别乐于和“我”交往。这里也有很多名句,其一是:“一个人掉进水里,游泳游得好或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不得不挣扎出来,否则就会被淹死。”这是作者第一次描写理想的力量,但是却给人一种原始的、遵循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感。 还有一句是:“他们愿意与多数人的看法对着干,至多只是因为他们有身边人的认同作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