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看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之殇(2)
但这样的爱,在那时也是奢侈的。对于那些儿子,父亲们总会更加重视和严苛,但也因此更容易暴露出父权阴影下的一些致命的弱点。
贾政:以爱为名的打压式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有几个成语,叫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严厉,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为了达到鞭策和纠正的目的,训斥、责难甚至偶尔责打都被视为是教育的正常手段。
这种手段虽然不被现代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所认可,却因其立竿见影的显著成效而得以部分保留,成为中西文化差异的一部分。而从这一点出发,贾政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贾政本身就是个非常古板严肃的人,自带低气压。不管多热闹的场景,只要他在场,众人都不敢说笑。以至于在阖家团圆的元宵佳节,贾母都嫌他破坏气氛,不得不“撵他下去歇息”。
而他对于自己的儿子贾宝玉就更是严厉了。说起他对宝玉的教育,读者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一场让贾府人仰马翻的“宝玉挨打”。实际上贾政对宝玉的打压式教育不仅体现在肉体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本是混世魔王一样的贾宝玉,到了父亲面前顿时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情绪低落时,父亲会问他,“你还有哪里不如意,不满足的?一天天唉声叹气。”他去上学时,父亲会说:“你要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要愧死了。”他读《诗经》,父亲会告诉他,八股才是最要紧的,写不好八股文,就是读到三百本《诗经》也没用。当他的诗文被人称赞时,父亲只会说一句:“差强人意。”而一但他一时兴起多说了几句,便会被教训:“谁问你了?你能看过几本书,知道几个典故,也敢在人前卖弄!”更休说犯错被发现时,自然免不了一顿毒打。
贾宝玉是不够好,但真就有如此不堪吗?客观来说,宝玉虽不才,但他的品性、学识、修养在一众勋贵世家子弟里面,还是不错的,要不然也不会一下就入了北静王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