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书谈】《人间失格》-太宰治
九月一日下午两点半。
花了近乎两个半小时读完了,应该曾经有频繁的听过这本书,这次算是终于拜读了。
九月的晌午,外边应当是热气蒸腾的,但是我仅仅只能感受到透过玻璃后灼热光线的余威,加上阵阵的空调冷风,再看看周围那些裹着了衬衫外套的其他人——我简直在秋天呢。
不过也正好,正好读书。
书的代入感很强,也不清楚是因为作者文字所拥有的魅力,还是因为我的阅读状态,代入感越读越深,不时掩面思考,因书中的“自己”掩面难过、悲伤。其实想想,我大概两年没有正经地读过所谓“书”了,所以这种代入感不是由于我的阅读状态,而很明确地是由于作者文字的魅力,再一细思,是作者描写的事件、轻声叙述的其中道理令人或者说令我感到“共情”、确有其事、确为此理才投入进去、感同身受的。
刚开始其实我仅仅抱着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我”的故事,有时解读一下“我”的心理状态、有时分析一下“我”的行为动机,还为序里的“译者多属新手,锋芒初试,经验不足”揣摩揣摩了个别词句的引申义。
而当故事进入正轨,也就是“我”跟随掘木以后,便时常从文字里窥见了我或是其他人的身影,由此引发了现实中的感情,被引发了苦涩和被勾起了回忆,继而掩面、停止接收信息。
至此我便对此书给足了尊重。
最后作者给了“我”一个应该能称作是“好”的结局,虽然解脱和痛扼和惋惜都能算得上是文字给予读者绝好的情绪,不过最后作者选择了那个“解脱”的效果。
从我模糊的记忆里搜索,曾经看过的各路给予《人间失格》的评价都是些什么“痛诉人间社会”、“一个人间失格者的自述”之类的,但我觉得这类评价或许能算勉强概括了、却跑偏了情绪以至于造成了让看者误解的效果。其实我也并不太喜欢拿着几句甚至只有一句书中的话去给人灌输道理、渲染感情的,即便这几句话在书中也用作提炼。但对于没有完整读过作品的读者而言,没有背景、故事的铺垫,不容易把握住作者说想要说的,也就是容易跑偏、断章取义。当然,和已经读过作品的作者去分享倒是很合适。
回到上段的开头,书里的心理描写更像是黑白水墨里的主要着色部分,没有其它的渲染,只有作为主题的黑,更形象的比喻是只有主干没有分支和树叶的树,精简、准确、重要。所以读起来既会有“共情”和读者自己延伸的额外想法,回想起来却也觉得文字其实是平淡的。事件作为主要框架,并不全都辅以情感描写,需要读者自己去补充人物情感。
故事的内容读到快至一半一时竟难以分清,这是故事,还是太宰治自己的人生?行将结尾,才发出感悟“啊,作者的人生其实大多也在里面吧”,同样的情妇、殉情、美男子、议员大家族情节。尤其是同常子的投水后一死一生,这其实就是太宰治自己吧。无非是最后根据作者写作时的状态给了“我”一个怎么样的结局而已。
写这些的时候,浮现出三岛由纪夫《金阁寺》的故事,主角同样的在主观上不与人同,同样的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撕裂,在内核上某种程度上甚是相同。再引用下《人间失格》里人世即个人的观念,就这两位作者而言,或许能感受到昭和作家的风格形状。有机会继续拜读些,过两天也会再修改此文的,顺便声明,此文本着不算是推荐书籍方式,而是分享给同是读者的读者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