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贾宝玉所填《寄生草》(3)
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思想的最高境界,才是真正的了悟。
这又回到本来无一物的话题了。
而宝玉所填的那首寄生草,则充分暴露了他没能彻底了悟。
他害怕别人看不懂偈子,所以填《寄生草》,如果他大彻大悟,又何必要别人了解呢?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没有我就不干你什么事,他不理解你也不干我的事。我将心无挂碍随心而行。看不清楚这些悲愁喜乐,听不清楚这些远近亲疏。以前我庸庸碌碌是为什么呢,现在回头一想真没意思。
附在偈子后的《寄生草》,是解释偈子的来由而已,不是对偈子本身的解读。
也就是说,宝玉的态度转变过程,诱发他看待事物的思考,也就是说参悟。
证就是参悟的意思。
所以在宝钗阅读的时候,是先看词,才看的偈子。宝钗第一反应就是鲁智深那支《寄生草》惹祸了,宝玉因“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而彻悟,从而堕入禅机。
宝钗对此类禅机的看法是“移性”、“疯话”、“痴心邪话”。
插一句题外话,宝钗此言非虚,我最近看《续传灯录》就是这样,瞎琢磨有的没的,小说也不写,问答也不答……
继续说禅机。
令宝钗觉得可怕的不是宝玉“回头试想真无趣”,而是他的一系列参悟。这种你证我证的,跟和尚们打机锋有什么区别?久而久之,宝玉不就像我这样,沉迷在禅机里,啥正事都不好好干,还一天到晚说这种“疯话”。
所以宝钗一把就撕了。
黛玉则太了解宝玉了,她八成看见那支《寄生草》就知道宝玉根本就没悟。然后拉上宝钗湘云,去把宝玉羞辱了一顿。
宝玉发现自己的水平很次,不如钗黛,也就不好意思搁那证来证去了。
其实宝玉是悟了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能悟,有时候是一瞬间的悟。大家又不是傻子,怎么会想不清楚想不明白呢?但想清楚是一回事,怎么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的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的是揣着糊涂装糊涂。
贾瑞明知风月宝鉴只能反照,但他就是愿意正照,因为正面有他想要的。
就像宝玉明明受了警幻之训,仍是痴儿尚未醒悟。
和尚对甄士隐说,把那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蠢物舍我罢。甄士隐心下犹豫。
青埂峰的石头,和尚道士告诉它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它还是要到红尘去。
这要回到整部小说想告诉我们的地方去了,梦醒才大悟,那时候却晚了。
我们无法得知小说的真正结局,只猜测贾府败落后,宝玉出家为僧。那时候的宝玉才是真正顿悟了。等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时候,他回过头再想,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很多次的顿悟,但只是当时已惘然了吧。
-------------丸--------------
文:祁门小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