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下(15)
走进西屋,给师父点上香,又斟满一小盅酒,“师父……”眼泪像融化的雪水一样从他脸上淌下来,“师父……”他跪坐在地上,“师父…师父,我…撑不住了,”整个院子里里外外空无一人,华筱松还在抑制自己的呜咽,“心儿死了,师父,我太累了…我对不起您,我对不起您……我真的撑不住了师父……”他俯在地上,额头贴住冰凉的青砖,鼻涕眼泪濡湿袖口和衣襟,哭得狼狈不堪。
深秋了,昼短夜长。夜长,有很多黑暗供他痛哭。
华筱松向戏班请了一周的假。在这一周里,他像猫一样昼伏夜出,他害怕与熟人相遇,以及相遇后无法拒绝的怜悯和关怀,那些关怀里总藏着藏不住的好奇,而好奇的表现就是秉持着“好心”要撕开他的伤口一探究竟。
心儿被埋在城外的荒地里,连墓碑也没树一块,他还太小。老话说,过于繁复的葬礼会耽误夭折的小孩儿投胎。
时间也快时也慢,昏沉的时候快,清醒的时候慢。
华筱松长出了胡子,他茫然地摸摸下巴,暗觉好笑——自己是个男人,竟对这种感觉无比陌生。坐在门槛上看着自己那双过于白皙的手,意识突然恍惚,指缝溢出鲜血,殷红刺目。老天爷对于除了活着别无所求的人,吝啬得真诚——他似乎真的只剩下这一口气了。
心儿头七,华筱松坐在西屋对着师父的牌位卖呆,他希望这是支离破碎的最后一天,希望明天回到园子里,戏还能唱,日子还能过,虽然他很清楚自己的嗓子在这几天里变得喑哑不堪。
“华老板,您在家吗?”韩三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不等华筱松反应,他居然径直走进来了,“哟,您在这啊,打搅了,打搅了。”
华筱松闻声抬头,目光由疲惫转为惊诧——韩三后边还跟着两个日本人,“三爷,您这是……”
“唉,今天是您家公子头七,我这不是……”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替韩先生来慰问您。”
华筱松看着那个信封,胳膊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其实……”
韩三抬手拦住他的话,把信封丢在供桌上,“这是小事,我这回来主要是请您帮个忙。”
“有什么能效劳的,还望您明示。”华筱松警惕地盯住那两个四处张望的日本人。
“这两位,”他回身示意那两个日本人,“是野口先生的亲兵,他们是受野口先生之托来给您送请帖的。”
“请帖?”
“月底,野口先生要在国际饭店举办生日宴会,他想邀请您和师弟师妹去为他唱一出《梁祝》。”韩三又一次拦住想说话的华筱松,“我也是看报酬的确优厚才替您牵这根线的。”
“三爷,我只是一个草台班子里唱戏的,这么大的场面,恐难胜任!”
“华老板,过谦了。野口先生自是看过您的演出才盛情邀请的,您还怕什么呀。”他揽住华筱松的肩膀低声耳语,“一群日本人,他们懂个屁,您上台随便唱两句就能拿这份钱,何乐不为。”
华筱松觉得搭在肩上的手臂像条长虫似的膈应人,“就算,就算我答应了,家里那俩孩子也未准愿意,我师弟的脾气,您是见过的。”
深秋了,昼短夜长。夜长,有很多黑暗供他痛哭。
华筱松向戏班请了一周的假。在这一周里,他像猫一样昼伏夜出,他害怕与熟人相遇,以及相遇后无法拒绝的怜悯和关怀,那些关怀里总藏着藏不住的好奇,而好奇的表现就是秉持着“好心”要撕开他的伤口一探究竟。
心儿被埋在城外的荒地里,连墓碑也没树一块,他还太小。老话说,过于繁复的葬礼会耽误夭折的小孩儿投胎。
时间也快时也慢,昏沉的时候快,清醒的时候慢。
华筱松长出了胡子,他茫然地摸摸下巴,暗觉好笑——自己是个男人,竟对这种感觉无比陌生。坐在门槛上看着自己那双过于白皙的手,意识突然恍惚,指缝溢出鲜血,殷红刺目。老天爷对于除了活着别无所求的人,吝啬得真诚——他似乎真的只剩下这一口气了。
心儿头七,华筱松坐在西屋对着师父的牌位卖呆,他希望这是支离破碎的最后一天,希望明天回到园子里,戏还能唱,日子还能过,虽然他很清楚自己的嗓子在这几天里变得喑哑不堪。
“华老板,您在家吗?”韩三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不等华筱松反应,他居然径直走进来了,“哟,您在这啊,打搅了,打搅了。”
华筱松闻声抬头,目光由疲惫转为惊诧——韩三后边还跟着两个日本人,“三爷,您这是……”
“唉,今天是您家公子头七,我这不是……”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替韩先生来慰问您。”
华筱松看着那个信封,胳膊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其实……”
韩三抬手拦住他的话,把信封丢在供桌上,“这是小事,我这回来主要是请您帮个忙。”
“有什么能效劳的,还望您明示。”华筱松警惕地盯住那两个四处张望的日本人。
“这两位,”他回身示意那两个日本人,“是野口先生的亲兵,他们是受野口先生之托来给您送请帖的。”
“请帖?”
“月底,野口先生要在国际饭店举办生日宴会,他想邀请您和师弟师妹去为他唱一出《梁祝》。”韩三又一次拦住想说话的华筱松,“我也是看报酬的确优厚才替您牵这根线的。”
“三爷,我只是一个草台班子里唱戏的,这么大的场面,恐难胜任!”
“华老板,过谦了。野口先生自是看过您的演出才盛情邀请的,您还怕什么呀。”他揽住华筱松的肩膀低声耳语,“一群日本人,他们懂个屁,您上台随便唱两句就能拿这份钱,何乐不为。”
华筱松觉得搭在肩上的手臂像条长虫似的膈应人,“就算,就算我答应了,家里那俩孩子也未准愿意,我师弟的脾气,您是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