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论“母蝗虫”三字
红楼梦原文第四十二回,众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他乐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有些人一看到这里就指出黛玉刻薄,用人人讨厌的蝗虫比喻讽刺刘姥姥,其他人不劝阻就算了,还跟着一起笑,就连平时端庄大方不肯轻易得罪人的薛宝钗还夸这三个字用得好。
首先在读者的印象里刘姥姥是个善良的老人家。的确,刘姥姥虽然是个穷苦人家,有点粗俗(这也是妙玉不喜欢刘姥姥的一点,妙玉嫌弃俗人,而不是讨厌穷人,否则妙玉不会和家境贫寒的邢岫烟来往,如果贾宝玉是个像薛蟠那样粗俗的富家公子,妙玉也是不会搭理他的),但她情商高,愿意配合凤姐和鸳鸯让老太太和小姐们开心,最重要的是刘姥姥懂得知恩图报。
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打秋风”,是空着手来的,但是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特地带了许多新鲜的瓜果蔬菜来。有些人弄到了钱不一定会想着回报,哪怕是一点儿小小的心意,但刘姥姥想着了,更不用提后面赎回巧姐的事情了。
所以会有很多读者替刘姥姥打抱不平,认为富家小姐公子果然不懂穷苦人家的辛苦,用这么难看的字眼取笑人家。“母蝗虫”三个字也让喜欢林黛玉的读者有些心寒或是可惜。
不仅红楼梦的女主人公用,连作者自己都用,甚至在庚辰本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的回目里直接出现了“母蝗虫”三个字,回目的下半联是“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如果这个回目是曹公的意思,从读者的角度,用贾母的话来说这不就是“编书的自己塞了自己的嘴”,自己塑造的一个善良的人物干嘛非要用“母蝗虫”三个不堪的字眼去形容?
这时候我们要想想到底为什么要用蝗虫这个词,是不是我们用了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了呢?难道蝗虫这个词在古代不是单纯的害虫这么简单?
有人会说,古人有那么蠢吗?蝗虫吃庄稼,特别是闹蝗灾的时候那拦都拦不住,妥妥的大害虫,哪还有别的意思。那么真的是这样吗?这就涉及到古人究竟是怎么看待蝗虫的问题了。
虽然蝗虫会损害庄稼,但其实古人对蝗虫更多的是敬畏而不是嫌恶。看蝗的造字便能略知一二。蝗,虫中之皇也。古人将蝗虫称之为蝗神,认为出现蝗灾是上天的惩罚。
古代人认为万物皆有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他们自然也认为有蝗神这种东西的存在。中国历史上蝗灾频仍,加之深入人心的“天人感应”的君权神授思想意识,民间信仰形态的八蜡庙、虫王庙、刘猛将军庙等蝗神庙成为蝗灾防治的社会机制。所以古代时期一旦爆发蝗灾,人们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祭祀蝗神,其次才开始准备如何治理蝗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