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沉浮录:我在普华永道数羊的那些年|真实故事(4)
“没什么变化。一切都换汤不换药。”
在四大干几年,跳槽到企业里从事内部审计、财务、咨询工作很受欢迎。那年月几乎供不应求。虽然跳槽后成了企业后台的一员,但年薪至少30万,工作也清闲不少。热衷挑战的四大人更可能选择去投行、VC、PE甚至互联网企业磨练自己。
“新浪的老板曹会计就是我们这儿出去的。顶尖人才!”对于四大人的素质,阿妥很有把握。
入行十三年一晃而过。中国的急速发展变化,接触过各行各业一线企业,阿妥的感受更加贴切真实。
“整个生态越来越不利于四大。”
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四大光环褪色速度超乎想象。本土审计所崛起,价格更低、品质不见得低。业界开始出现“本土八大”的说法。四大的品牌和公信力已不足以顺利拿下项目。打九折、八折、五折…服务费一减再减。有时年终奖都要顺延次年发放,甚至干脆不发。四大新人第一年约9000的月薪,甚至略低于北京上海10000的平均水准。
阿妥调侃四大企业文化普遍讲究“以人为本”,而实际是以“人”为“成本”。
高档办公室租金、折旧多年的办公器材、电脑、咖啡机之外,唯一的成本就是人。收入上去不容易,成本削减起来就自如多了。四大不约而同开始变得抠门。
“某家推出AI财务机器人,一小时干的活顶几个高级审计员…”阿妥不忍心展开。
十年前高度稳定,来去相对自由的四大越来越讲究末位淘汰。日趋紧绷的项目预算,让已经升任高级经理的阿妥被迫格外留意团队的出差报销、加班费。午后水果取消,年会规模品质也严格控制,本来常有的集体聚餐更是能免则免。这一切,都让经历过四大繁荣期的阿妥不适应。更让阿妥尴尬的是,做IT咨询的老婆,年收入早已70万,稳稳超过自己。
“唉!你们不要太早谈什么工作生活平衡术好吧?四十岁…唉…四十五岁以后再谈论享受生活吧!”阿妥对小朋友们谆谆教诲。
时过境迁,阿妥“唉”的叹息越发频繁。市况唯艰,他真心希望新人认清形势。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骆驼还没死。四大作为毕业生初入职场的起点,依然不失为很好的平台。有时候,四大的光环在消息不那么敏锐、对社会变化感知相对钝感的圈层里依然闪耀。
只不过,每年毕业季,校招的优质名校生越来越少。原先坚守的985、211的门槛底线早已突破,普通高校的优秀学生也有机会进入四大。名校出身的阿妥回忆自己当年的同事,清华北大有之、北航人大有之。如今这类学校毕业生,最多把四大offer当作保底的次优选择,更无人因为拿到四大offer而欢呼。普通学校毕业生也以平常心看待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