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奇谈2019十一特别赛终审文评集合(上)(7)
本文的问题之一,也即根本性、无法规避的症结之一就是选题与选材——故事的主角是八云蓝,这就是个问题。
八云蓝是谁?幻想乡的贤者,少说活了一千多岁的人类眼中的活化石、智慧与美丽的化身(误),起码在大多数人眼中她是极具成熟气质的大妖怪。
而本文发生在八云蓝身死后,此时想必她已安度一生。但即使如此,这个迎来了人生终结的、本应如真正的“贤者”一般姿态的人物,却在很多地方显得“稚嫩”,显得“觉悟”不够。
并非是在玩年龄梗,实际上、年上的角色有年上的魅力,如八云紫、慧音、圣白莲一类,理应成熟、进退有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年轻的角色有年轻的魅力,如情感丰富、态度激进、喜则形于色、悲则声泪俱下,这是一般性的认知。
而本文中,八云蓝的表现显然偏离了我们的一般性认知,而作者并未对这变化给予充分的说明、仿佛一切本应如此,这种认知的差异性会导致角色的刻画产生阻碍——本应看透世事的八云蓝在即将渡过彼岸时忽然又有了放不下的感情兴之所至拒绝转生而返回、又或者会对橙给其他人烹饪食物而恼火、会因为橙有了所爱之人而嫉妒与不甘心、在最终无力挽回时发出的“号哭”,这些“激烈”的情绪并非不合理,但更应该出现在性格更有“可塑性”的角色身上,可以是年轻时候的八云蓝,但不该是已故的妖怪贤者八云蓝。这些细节描写让这个角色看起来显得“觉悟”不足。
或许作者想问,那这么一来还怎么刻画身为主角八云蓝的“内在层次”?前文也说了刻画角色内在层次的重要性,如果八云蓝自身性情已如铁桶一般水泼不进,那么还怎么让角色在结局迎来转变?这确实是个尴尬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如果打算讲的是一个角色的“成长”或“救赎”为情感核心的故事,一开始就应该挑选“可塑性”更强的角色作为主角。当然,如果一定要写八云蓝,也不是不可以,但文中描述的那些“愤怒”、“嫉妒”的感情,理应描写的更加隐晦一些,毕竟人无完人,妖怪贤者有自己的负面情绪合情合理,但她最起码应该能够合理的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让它轻易爆发出来,否则还是会读者认为这个角色显得太过年轻幼稚。
那么,问题仍在继续,该怎么把这些感情描写的更加隐晦?这里就能顺便提起本文的第二个不足之处——即“告诉太多,展示太少”。首先一提,这不是一个偶发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来稿中十篇有八篇都不注重这一点:即在描写时不刻意地偷懒、选择直接“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角色的情绪是什么,而不是描写出其表现,让读者自己去琢磨分析思考。这个问题很常见,但也不该因此习以为常。
要展示,而非告诉。这是在小说这一概念还未出现之前、在原始人的壁画上就已出现的经典概念。大多数时候,这条告诫是有益的。偶尔,在写“爽文”或者以“故事情节”为核心卖点的悬疑、推理小说中,作者会用更多的使用“告诉”来一笔带过那些不重要的细节,让读者不至于在细枝末节处纠结过久,但大多数情况,“展示”要优于“告诉”太多。原因也很简单,“展示”引人入胜,能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人类的想象力有不同,但很多时候、余地与留白能够突破文字的极限,而“告诉”、则将读者的想象力“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