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快乐】人间偶遇,无适一隅(7)
这么看,我比孟子先生幸运太多。我比那个时候的他年轻,又有超级厉害师父的引领,面对的问题也简单得多,所处的时代也极为有利。其实应该有很大概率会完成想做的事情,那么早先的经历也是一种营养了吧。就是得不断加油。不能懈怠。孟子先生那个年岁,就没有那容易转弯了。可叹也,可敬也。
这世间的人事,万事万物的生成,发生与否,变化与否,消亡与否都是要遵循相偶的原理。相偶而成,是气物变化中重要的一个原则,但明显只是原则之一。而人类所谓随机性的问题,依然背后是相偶的原理,只不过有些时候视角立场不同,层面也差得太远,现代人类的精微不够,不能理解,所以就成了随机。从本质上讲,没有随机性的存在,但在不同层面上都有太过巨大数量相偶后被掩盖后呈现的基本规律。这就是随机性的本质。这不是机械论,而是截然不同观察世界的视角。漫漫洪流,野马尘埃中的无序中有很多方式可以观察到明确的序列,但仅有一条道路可以使得万事万物全部有序。这就是所谓的大道。其实只是现代人类认识不到的部分看似的随机,或者人类会局限在随机的概念中,因为在无数难以计数的庞杂下的规律完全不能被人类这种精神强度扑捉到吧。但随着对自然理解基本视角转换,随着这个过程的深入,随着修身能力的增强,很多问题都会以序列的方式丝丝缕缕的展现。
随机的背后依然是因为气物之间的相偶。但这不等于因果的表述在任何层面都是对的,因果其实是时间性的,但自然之中,时间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表象,是类似于生物性的现象而已。所以其实因果率不如说是相偶率才更好。时间因果其实不如相偶底层的。大家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和佛教的缘起性空有点类似啊?
其实并不完全一样。缘是啥意思?衣服的外延也,那么能够两个或者几个拼起来的东西,就是缘起的本意。这部分其实和相偶类似,他们大乘在提出这点的时候是不是受到中原汉地学问的影响?并非不可能,但原本身毒也是有类似的思想的。不过很明显我们华夏很早之前就全面了解这个现象以及涉及的天道运行部分。而他们太注重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物本身的问题,也就是缺乏主体的问题,衣服的外延的前提得有衣服,没有衣服,何来外延?虽然这个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组合分解的,但细致的去看,大几率下,很多主体都是在一定尺度下具有比较坚固的内核,在其相关尺度和序列下都不会快速发生变化。这是保证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的重要原则。但他们明显以一种标准看待所有事物的变化,并且将其极端化,比而不周的极端化就是空虚化,苟且的极端化就是无序化,那种都是人类的心术想要懒惰的掌握自然真实造出来的人工之伪。
其中弊病枚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