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身后事Ⅱ——伏笔与悬念
技巧可以不用学,因为写得多了你总会领悟,但技巧又有必要知道,因为它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弯路。
人都说莎士比亚已经把故事都写完了,后人只是不停地用时代的新酒瓶,装那些老故事。
猜猜我是谁相传每个读者在看小说时都会如坐针毡,既是希望剧情进展得快些,又希望故事结束得慢些,同时他们一抬头就会看到悬在头顶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他们不知道那把剑什么时候会落下,但他们知道当剑落下的那刻整个故事的走向都会为之改变,于是既期待又害怕,惶惶不可终日。
这把悬在所有读者头上的剑到底是什么?
你永远猜不到一只穿山甲会在何时何地突然出现,但只要它出现在你面前你就一定无法移开你的视线,更诡异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依旧未曾知道,穿山甲到底说了什么...
穿山甲就是小说中的悬念。
敲黑板,这是重点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会迫使我们追寻悬念的真相,这份求知欲甚至比被好奇心害死的猫还要强烈,如果你不信,出门左转浏览器,UC震惊部会告诉你他们是如何让你忍不住点进去的。
悬念在推理小说中被运用到了极致,说悬念是支撑推理小说的基石也不为过。
某个身体虽然变小但头脑依旧不变的死神小学生就是最好的典例。
每一段相对独立的剧情都是永恒不变的凶杀案(个别也有例外,但至少占了九成吧),每段故事都由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支撑着剧情发展——悬念。
“凶手到底是谁?”“作案手法是什么?”支撑我们看了将近1000集的除了柯哀柯兰党们的CP情怀,就是这些每集不同的悬念了。
悬念的运用不只是在悬疑推理小说,它广泛的运用在任何类型、任何时代的小说之中。
红楼梦里的通灵宝玉,三体中的恒星咒语,龙族里的路鸣泽,斗罗中的小舞身世,这些都是贯穿整个故事或是个中故事的大悬念,作者将它们明晃晃的摆在那,不做任何掩饰,它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去揣测去担忧,可以说悬念是作者与读者最重要的互动之一。
但也总有些悬疑故事喜欢不走寻常路,《看不见的客人》中给人感觉到的“悬念”就不多,但并非是其没有悬念,恰恰相反整个故事都笼罩在一个巨大的谜团之中,可故事的叙述却巧妙地没有让人感觉到悬念的存在,仿佛将读者放置在一间屋子之中,可谁也没有注意到房间里的那头大象。
在这部电影中其实还运用了一种很有意思的叙事手法——诡计性叙事,在b站2018年番剧中的《失落的歌谣》也用到了这个手法,关于这个有机会我们再开一期来详细聊下。
《看不见的客人》中男主编织的谎言故事被一次次的揭露,但作者却没有明显的给观众留下什么巨大的悬念,仿佛每一次谎言的揭露都是真相,那么这时支撑我们看下去又是什么呢?
伏笔与悬念不同,虽然乍一看很相似都是在挖坑,但伏笔更像是一只只地鼠,与悬念那明晃晃摆在面前的大象不同,当伏笔出现时读者往往难以察觉,在传统的说法中伏笔也叫“草蛇灰线”,说的正是其毫不起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