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记》-12.农村丧事简介——我舅父发丧的那一天(3)
墓穴在半山腰上,一些老人指手划脚,说前面对什么,左右临何处,后面靠哪方。交口称赞是好风水。
灵柩下坟,哭声重又地动山摇。掩埋之后,烧了一堆纸钱,不论何人,也得下山了。我回头看那孤零零的黄土堆,在空旷的天空之下,异常凄凉,心中又是一阵感叹。
回到屋来,十二点已过,无论怎样悲痛,饥肠辘辘也是无可奈何的。
不久,便各自上席。酒菜便陆续上来了。虽然物质短缺,家庭艰难,但常规的十道菜还是配齐了。且不是一次齐上,而是按规定程序一碗一碗的端上席来,叫做“碗碗出”,或叫“出碗吃碗”。凡正席都须如此,丰俭与否,则依条件而定。
头碗大杂烩,二碗鸡肉丁,三碗剁鱼块,四碗蒸肉团,五碗墨鱼汤(也叫香药,但这次用豆腐代替了),六碗竹笋片,七碗素云耳(用粉条代替了),八碗甜冰莲(用槟榔芋代替),九碗全鱼,十碗瘦肉丸。热菜热饭大热天,悲痛之后,都饱餐了一顿,人人吃得汗流浃背。
乡话说:人死饭缸开,不请会自来。我舅父原所有的亲友,几乎是全家都来了,共有20来席。
席散人走,只我舅母还是极度悲痛,众人规劝,七手八脚的好不容易给她 喂了绿豆粥。“人死不能复生,你的儿子们这么小,千万别伤了身子,误了孩子。”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看来这也成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