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记大学狗逝去的青春:摩崖难回面老味,梧桐树下感无言(第四回)(7)

《石门铭》局部 《石门铭》随崖面石势而分行布白,介乎隶楷之间,融隶楷为一炉。“体庄茂而宕以逸气,力沉着而出以涩笔”。是我国文字由隶到楷过渡阶段的佳作。
常言道:书如其人。王远所书《石门铭》敦厚温润、沉穆朴实而又飘逸悠扬、自然洒 脱,十分契合王远的德行与情怀。其与《石门颂》东西对应,继承了《颂》的神韵逸致而又有所超越;点画瘦劲虽与《颂》相仿,却多见长线拉笔;结字稍显扁平,毫锋略往右上方仰行取势而横向舒展。其体势亦比《颂》更显跃跃欲飞之态,大章法则具开阔疏 朗之势。从本质上看,《石门铭》虽可归入楷书之属,实际隶意未尽;书法史上由隶转楷间的渐变诸多特点,于此显露殆尽。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便是师法《石门铭》,卓然自成一家。他在《右任墨缘》中曾有诗云:“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就是极好的赞誉。
最后,时间来到了宋朝。石门摩崖中,有“石门题名十八段”,“玉岔题名十二段”,皆出自宋人之手;加之石门南北山崖上亦有宋刻分布其间。宋刻为数之多甚力可观。其中唯南宋晏袤所书《褒斜道摩崖释文》和《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摩崖释文》,以及《山河堰落成记摩崖》数刻,因为书法风格继汉之统,内容又详实地记述汉朝旧迹(如山河堰),故而列入了著名的“石门十三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保存相对完整的便是《山河堰落成记摩崖》。其书颇有汉隶之风范,加之分行布白,整齐可观,文字的结体方严、端正,大小均匀,笔势峻整,堪力宋代隶书中之佳品。虽未注书者姓名,但观其笔意,似为南宋晏袤手书。此摩崖疏密匀称,相对光滑平整,故推测其字长达十多厘米,有榜书之伟,而且因为此摩崖石质精良,所以在十三品中保存最为完好,其造型丰美,妩媚多姿,行笔爽利,仪态妖娆,至今字迹犹新。大概是因为石头好刻吧,哈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晏袤所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开通阁道摩崖》原刻,系工整之楷书,笔锋锐利,出入点画,皆为楷书之风范。在整个石门摩崖中,是独树一帜的。据清代罗秀书所考,此为隋唐人手笔,而晏袤释文中把“泰始”中的“始”字误认为“和”字,错证为是三国时魏明帝太和六年魏人之书迹,闹出了不少笑话,颇为后人所讥讽。然晏袤在书法艺术上的建树,是无可置疑的。
参考文献:
石门摩崖刻石研究——《石门十三品》专辑,郭荣章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及《“石门十三品”说略》谢芳琳著,文史杂志,2009年第2期总第140期
人群在众多摩崖中徘徊流转,而我则静静的站在三河堰摩崖前驻足欣赏,感慨其形貌洪伟,不愧为摩崖之冠。。。而让我更加深深触动的,则是这摩崖背后的故事——
 “此摩崖前有“绍熙”二字,原本不缺,清嘉庆间有一廖姓石匠取石时不慎伤此二宇,此事被县令闻知,县令盛怒之下,几将该工匠毙于杖下,然已无可补救,此后遂缺此二字。时隔数十年之后,同治十二年罗秀书访此摩崖,追忆故旧,乃为之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