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流浪地球》虽不完美,但请对中国科幻电影多一些宽容和希望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是死亡。
---《流浪地球》 刘慈欣
01
昨天,大年初四,自认为错峰去影院看《流浪地球》,但是来到影院才发现自己低估了春节档电影的热度——几乎呈现了旅游景点的景象(人看人)。
取完票,才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是奔着这部电影来影院的,虽然这其中有些人并不知道这部电影的背景,甚至不知道刘慈欣是谁,但是他们还是在春节档众多电影中选择了《流浪地球》。
就这点,我深感一些欣慰。
《流浪地球》剧照/豆瓣
其实,去看电影之前,就看到网上已经有很多对于这部电影的点评视频和文章,但为了留有悬念,并没有点开看。
在看完电影之后,点开这些,在细细品读之后,发现这些内容基本都逃不出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一味的抬高这部电影的价值,甚至宣称在特效和表现手法方面已经超越了欧美(这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媒体)。
虽然这部电影相较于之前的一些国产电影来说,是有着比较突出的进步,但事实并没有达到所宣称的水平。
另一方面,就是无脑的贬低这部作品,甚至连带着原著的作者刘慈欣也进行了问候。
但是,在这些内容中,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声音的出现——拿着原著来与电影进行严苛比较——被称为:原著杠精

这些人乐于用自己看过原著的身份、站在制高点上,对这部原著改编的电影进行过分严苛的比较,甚至由于电影时常的限制没有全部将小说情节表现出来而将其全部否定。
电影与小说,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小说由于对于读者的认知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入门门槛,而正因为这个原因将很多一批感兴趣的读者挡在了“门外”。
相较于小说,改编电影却可以让更多人所接受和理解,更易于文化和思想的传播。
而这一点,对于科幻题材的作品更是尤为重要。
在目前国内的大环境下,科幻题材的电影生存环境并不是多么良好,以至于真正让一部科幻电影院线上映也是难上加难。
过去,欧美国家的很多人认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是写不出好的科幻小说的,更不要说拍出科幻电影。
直到刘慈欣凭借《三体》三部曲小说中的第一部(英文版)荣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斩获雨果奖这一科幻届的最高荣誉。
刘慈欣《三体》系列第一部获雨果奖最佳长篇/视觉中国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对此表示:
祝贺大刘为中国科幻写下光辉的一页!科幻生于西方,长于西方,一直是西方人最擅长最强势的文学表达样式,雨果奖与星云奖从未被亚洲人拿过,现在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同时,《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马丁也对《三体》赞不绝口:
在雨果奖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很少有非英文原创作品获得提名,中国的作品则是从未有过,《三体》在这方面是个突破,这是第一部夺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