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小说书评方法论(八)(2)
诚然,项羽可以在这个时间节点不管不顾地强行干掉刘邦,但这么做唯一能确保的是刘邦本人肯定成不了最后赢家了,甚至不能确保最后获胜的一定不是“刘邦集团”,而对推进项羽的“霸业”没什么正面作用。作为马上要成为西楚霸王的男人,项羽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先把霸王的位置坐稳了。在这种处境下,急着与刘邦翻脸对项羽来说恐怕并没有多大意义,他考虑的应该是要“震慑”刘邦一下,在不实际打起来的前提下就迫使刘邦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要知道,此时项羽和刘邦理论上是平级的,都是义帝的部下;考虑到先入关者王的约定,刘邦甚至还在法理上有一点优势。而项羽兵不血刃就迫使刘邦吐出了三秦之地,还要来了刘邦名义上的臣服,这波操作哪怕不说血赚,至少不算亏吧。
名义上的臣服多少还是有点用的,因为连名义上都不愿意臣服的人很快就要造反了。转过年来,项羽的分封没过多久,田荣第二次公然挑战项羽,平定三齐,而这跟刘邦平定三秦差不多前后脚。所以说,刘邦在西边一路练级顺风顺水的时候项羽究竟在忙什么?他可不是在作壁上观,恰恰相反,他忙着收拾当年“作壁上观”的那些人呢。至于说他为啥不先去摆平刘邦……眼皮底下都顾不过来了哪还管得了那么远。要是路上出了点什么差错,那他在后人心目中的智商恐怕还得降一个档次。
再往后的剧情离题太远,就不谈了。总之就是,第一不要轻率地把任何人当成主角,第二不要轻率地假定历史人物可以选择某些不怎么可行的选项。
接下来折回正题。历史和文学不是一回事,但对于我们这些双重外行,分析起来仍有相通之处——都是看别人讲述自己未曾经历过的故事。只不过历史大多高手过招,文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水平。历史终究不是小说,小说必须讲道理,历史是可以不讲道理的。特别是,轻小说的水准参差不齐,遇到不讲道理的作品时,一切方法都是失效的。
即便如此,我们在读轻小说的时候仍有必要解放思想,深入挖掘,由此才能把思维模式从“责备”转为“解读”。若还停留在《鸿门宴》(中学语文)的理解,那的确只能去责备;但随着掌握的信息逐渐增多,分析方法不断升级,我们的认知也就不会局限在对与错,好与坏的级别,而是会过渡到“为什么”“怎么办”的档次。
那么问题终于来了。英梨梨又做错了什么?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5226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