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丝绸的诞生:治丝竟要下锅煮茧?(2)

         只见明朝妇女一屁股坐在缫车前,最靠近她的是一口大锅。锅内煮好沸腾的水,她将二十个蚕茧投入锅中。
        咕嘟嘟的水泡使得蚕茧在锅中上下翻滚,妇女用竹签拨动水面,白胖胖的蚕茧乖乖露出了绪丝。
        妇女的眼神非常锐利,动作也相当迅猛,她一手牵住绪丝,穿过骚车上的竹针眼, 绕上鼓轮,然后挂到移丝杆上,这些丝就连接在大车上了。
        不过明朝器具还没有实现自动化呢,所以缫车是依靠脚踏摇柄实现绕丝的,这就很考妇女的功力了,一面要留意着牵引蚕茧绪丝,一面又要注意移丝杆和脚踏摇屏的配合节奏。
        一个人劳心劳力一整天,大概只能得到缫丝30两,所以缫丝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
        我又观察到妇女在缫丝上车的时候,旁边还放着四五盆炭火。原来这也是为了配合蚕的喜好,蚕喜暖而畏寒畏湿。缫丝最初经过沸水,带了湿意,而在缫车边放置火盆,能令蚕丝在转动的同时慢慢烘干。
        明朝的嘉湖丝绸之所以质量高,就是因为很多细节非常考究。特别是在配合蚕宝宝的习性上面做的非常仔细——出口干,在蚕宝宝结茧时用炭火加热排湿;出水干,在缫丝过程中放置炭火烘干排湿。正是这六字真言“出口干,出水干”造就了嘉湖丝绸。
        丝绸,是我们国人自豪的本土产品,它的背后蕴藏了无数代人积累的经验,有很多巧妙的方法都令今人赞叹不已。接下来还有哪一些奇妙的步骤呢?敬请留意下一期“丝绸的诞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