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陨落》值得我们熬三个通宵吗?
答案是否定的。
《巨人的陨落》就像在一本薄薄的历史课本上插一些粗制滥造的假花,让你既没有兴致翻开历史,更不屑于打量那些假花。
一、薄如纸片的比利
作为文章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比利
·
威廉姆斯
留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当我读到比利在矿难中勇救同伴时,我想到了《平凡的世界》里的少平,我由衷期待比利可以在一个“动荡的世界”里,凭借自己努力,闯出一条不凡之路。
随着后续情节的展开,比利和少平的境遇又多了几分相似,但两个人物的厚度高下立判。比利和少平的归宿都是带着孩子的寡妇,前者更像出于青春期的冲动,受单纯的情欲驱使,而后者则多了几分担当和温暖。同样是开放式结局,少平的结局是平凡的、温暖的,但少平坚强、正义的性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注定他未来的路是不凡的;反观比利,他以工党议员身份收尾,却让人感觉他的思想仿佛永远局限在了阿伯罗温、局限在了温柔乡里。比利身上的性格冲突和所遇所感本该体现出世界和人性的真实,但书中的铺垫太浅、底蕴太薄,以至于让比利的人设显得异常虚浅,甚至连正直的性格都让人觉得刻意乖张。
二、简单肤浅的人物联系
巨人的陨落中主要涉及六个家族,之间多少都有些巧合和联系。然而多半联系可以用书中的一段对话概括:“你好,国王!”“你好,年轻人”,联系的内容和方式看似丰富,实则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以菲茨和艾瑟尔为例,艾瑟尔怀上菲茨的儿子后,被无情的赶出泰-格温,在菲茨和艾瑟尔的交往描写中,表明了菲茨对艾瑟尔的真情实感,但赶出艾瑟尔的时候却如此决绝,让人感觉转折很是突兀。纵然贵族和平民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情感共通,包括战时将菲茨与比利“强行相遇”后,哪怕出于对艾瑟尔的亏欠,爱屋及乌,菲茨也应该包容比利的正直,结果却是怀疑、训斥甚至陷害。也许是因为彼时艾瑟尔在政治上与菲茨已经站在了对立的位置,也许就是要着重刻画菲茨薄情寡义的性格,但这些都不能成为联系忽现忽断的理由,情节的无端转变给人更多地感觉是为了联系而联系,牵强而肤浅,让人感觉不到巧合的精妙和两个家族之间的羁绊,更多的是,吃了满嘴的辣条,刺激却没有什么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