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任继愈读后感集合(30)
2022-05-29 来源:百合文库
一、柳宗元为什么说自己“好佛”
柳宗元在他的许多文章中都表明自己“好佛”。“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送
佛教在东汉时期就开始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非常兴盛,到唐代则更为盛行。柳宗元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和宪宗四朝,四个皇帝都推崇佛教。由于朝廷的提倡,佛教在中唐的影响非常广泛。柳宗元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聪明好学,从小对佛教就有一定的了解。在柳宗元的眼中,佛教并不是异端邪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送僧浩初序》),这种认识是柳宗元表明自己“好佛”最重要的原因。
柳宗元表明自己“好佛”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为了迎合朝廷的需要,为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对佛教是否认可,是唐朝选用官员的一个标准。在中唐,如果哪个官员敢公开表明自己“反佛”,就会受到朝廷的贬
柳宗元说自己“好佛”,同他在永州坎坷的境遇密不可分。虽然柳宗元说自己“自幼好佛”,但他真正致力于“求其道”是贬永州以后的事情。“柳子厚南迁,始究佛法”(苏轼《书柳子厚大鉴禅师碑》)。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可以按元和五年迁居冉溪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五年是他一生中最黑暗、最痛苦的日子。一方面,他政治理想破灭,仕途滑入谷底,甚至还有生命之虞;另一方面,随他来永州的母亲病故,而且他“不得归奉丧事”。他自己也“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与杨京兆凭书》);他的女儿和娘也是年幼多病,在元和五年夭折。在这种忧恐凄凉的生活中,他曾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守道甘长绝,明心欲自刑”(《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漕州 张使 君八十韵》)。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加之他前五年一直居住在佛寺,这就使他很自然地寄情于佛教。佛教那种万事皆空的虚无思想,和尚们“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的行为,成了他此时最大的安慰。
柳宗元在他的许多文章中都表明自己“好佛”。“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送
佛教在东汉时期就开始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非常兴盛,到唐代则更为盛行。柳宗元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和宪宗四朝,四个皇帝都推崇佛教。由于朝廷的提倡,佛教在中唐的影响非常广泛。柳宗元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聪明好学,从小对佛教就有一定的了解。在柳宗元的眼中,佛教并不是异端邪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送僧浩初序》),这种认识是柳宗元表明自己“好佛”最重要的原因。
柳宗元表明自己“好佛”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为了迎合朝廷的需要,为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对佛教是否认可,是唐朝选用官员的一个标准。在中唐,如果哪个官员敢公开表明自己“反佛”,就会受到朝廷的贬
柳宗元说自己“好佛”,同他在永州坎坷的境遇密不可分。虽然柳宗元说自己“自幼好佛”,但他真正致力于“求其道”是贬永州以后的事情。“柳子厚南迁,始究佛法”(苏轼《书柳子厚大鉴禅师碑》)。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可以按元和五年迁居冉溪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五年是他一生中最黑暗、最痛苦的日子。一方面,他政治理想破灭,仕途滑入谷底,甚至还有生命之虞;另一方面,随他来永州的母亲病故,而且他“不得归奉丧事”。他自己也“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与杨京兆凭书》);他的女儿和娘也是年幼多病,在元和五年夭折。在这种忧恐凄凉的生活中,他曾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守道甘长绝,明心欲自刑”(《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漕州 张使 君八十韵》)。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加之他前五年一直居住在佛寺,这就使他很自然地寄情于佛教。佛教那种万事皆空的虚无思想,和尚们“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的行为,成了他此时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