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媒·名堂 | 肖映萱:“女性向”与网络时代的女性文学生产(2)

中国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向”概念
讲座伊始,肖映萱强调了网络文学中性别分野的重要性。网文世界中截然不同的性别差异,是其迥异于此前文学传统的重要特征。如果仅以男频为中心书写网络文学史,会使女频网文中独属于女性的文化逻辑变得不可见,这也是肖映萱决定构建专属于女性网络文学的发展史叙事、进行“女性向”网文生产机制研究的责任感来源。
为了阐释何谓“女性向”网文,肖映萱追溯了最早一批在中文互联网上写作和阅读的女性用户。出于书写耽美同人的小众诉求,这群女性用户在网络上聚集起来。通过对90年代末期桑桑学院、迷迷漫画世界、Greenland的动漫长廊等早期女性文学论坛的史料回顾,肖映萱向大家揭示了这些网站的私密性与封闭性,同时指出:正是由于耽美同人文化会对主流的男性中心社会构成冒犯,这群女性才会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世界建立一个独属于女性的隐秘角落,构筑起伍尔夫所说的“女人自己的房间”。

媒·名堂 | 肖映萱:“女性向”与网络时代的女性文学生产


1998年5月成立的女性文学论坛“桑桑学院”用于阻隔他人进入的“外围宣言”
藉此,肖映萱正式提出了中国网络文学语境下的“女性向”的定义:“女性向”,是女性获得逃离男性目光的独立空间之后,自发产生的以满足女性的欲望和意志为目的、用女性自身话语进行创作的群体性写作趋势。其中,“逃离男性目光的独立空间”这一点尤为重要,正是由于独立空间将来自主流社会的偏见、歧视刻板印象隔绝在外,女性才得以拥有足够的独立性与反叛性,来打开属于女性书写的全新可能。
在提出“女性向”概念之后,肖映萱引导同学们展开进一步的理论思考:“女性”究竟什么?“女性向”的主体性又何在?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中,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区分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用以解释女性如何被社会赋予特定性的文化职能及标签;解构主义学者朱迪斯·巴特勒则认为,不仅是作为社会性别的“女性”,连作为生理性别的“女性”也是社会文化建构的后果。因此,“女性向”中的“女性主体并不完全是生理上的女性,也可以是性少数的男性;“女性向”作为一种边缘性的亚文化,其主体特质呈现在与男性中心文化霸权的对抗之中。

媒·名堂 | 肖映萱:“女性向”与网络时代的女性文学生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