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上位,武者没落?浅析宋朝初期的“文武之策”(3)
这一措施显示了赵匡胤结束五代以来武人干政风气的决心,开启了宋代偃武兴文的时机。也为宋朝后世将帅各守外藩,武人不得干预中央政治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赵匡胤收回了高级将领的兵权,又力图通过制度改革来从根本上防止武人专权。赵匡胤在中央建立枢密院和三衙,而从太宗以后朝廷又以文臣统兵,而形成了以皇帝为最高统帅,直接掌握军队的建制、调动和指挥大权。
天下军权三分,即枢密院、三衙和率臣相互制约的军事领导体制。这样,统治者巧妙地将兵权一分为三,“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率臣有作战指挥权而“不得专其兵”,使军权高度集中于皇帝,从根本上将武将专权的可能性被遏制。
二、重文轻武
1.文臣上位,武者没落
宋朝的枢密院是中央掌兵机构,在宋代以前的朝代,掌握兵权的机构基本都由武将担任,但赵匡胤称帝后对武者的忌惮太深了。
为了平衡武将的权利,他在枢密院中安置了大量的文臣,其数量基本与武将持平,不论正副职,武将都略多于文臣,还能基本保持武将对国家军队的基本调度;但从宋太宗时期开始,枢密院的文臣数量逐渐超过武将,而武将的职位也多为副职,没有实权。仅仅经过几十年的更迭,宋朝的武将便退出了权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