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从灵感到创作达成,浅谈雷米小说《人鱼》的故事张力(5)

逻辑上来说,马家僵硬的家庭关系是有极大概率让马娜成为故事的悲剧源。这里我们把社会背景代入进来就会一目了然。《人鱼》发生的故事背景是 1994 年,正值「下岗浪潮」,作为工人的苏父面临着下岗及超生的双重危险,整个家庭早已裂痕遍布,极其脆弱。而马家因为钱和权的超级影响力,即便家庭成员关系如何扭曲,依然可以构建一个安全屋抵御所有冲击。
苏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直接体会到改革「阵痛」的广大工人阶层,而马家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既得利益者的影子。贯彻《人鱼》始终的,是以霸凌事件为切口,两个不同阶层之间的无声对垒。这显然也是小说内核的体现,这和小说地上地下两个空间的设置是彼此呼应的。地下管网中,苏琳原本有机会「复仇」马娜,但最终选择了放下,这是这个阶层朴素纯洁的自然涌现——他们配得上这种美好品质。

从灵感到创作达成,浅谈雷米小说《人鱼》的故事张力


小说结尾,雷米借顾浩之口给予人鱼女孩苏琳以新生的希望,但我们也看到序章部分隐现出海的女儿上岸后的艰辛。至于马东辰绞杀连环凶手的「恶与恶间的不经意对垒」则更像某种黑色笑话,韵味悠长。其次,我们来聊聊争议比较大的退休老人顾浩的情感线。有部分读者认为顾浩的情感线完全没必要,对故事主线的推进几乎没有贡献。
这里,笔者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果把情感线拿掉,会明显削弱甚至丢掉顾浩追查苏琳失踪的动机。
一个退休的保卫科长为何会去调查与己并不想关的少女失踪事件?无外乎他是一个真正的有生活的人。如果说王宪江、邰伟这两个警察代表着公权力去追索真相的话,那么顾浩就代表着普罗大众的正义感,这种正义感恰恰来自生活,来自最朴素的情感(包括姜家母女)。警方背后是法律和秩序、顾浩背后是道德、良知,二者殊途同归。在《人鱼》中,顾浩并没能获得情感上的圆满,第二次和所爱失之交臂,有读者为此深感惋惜,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了一个现实——没有无代价的正义,圆满往往很难,而这种失去,也恰恰是顾浩人格魅力的又一体现。流浪汉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歌剧魅影》中的魅影,《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当然,文森特是最适合他的。

从灵感到创作达成,浅谈雷米小说《人鱼》的故事张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