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中他最没名气,却妥妥是国家认证的实名制神童(3)
初唐四杰中的杨炯同学就是这一政策的绝对受益者。
作为典型的关陇军事贵族,李氏政权的绝对拥护者。在大唐王朝由武略转向文治的时候,杨炯家族在领军人物杨德裔的带领下,也适时的调整了家族风气,开始注重礼仪,重视经学教育。杨炯说他堂伯父:
“公简贵不交流俗,非礼不动,非礼不行。望之俨然,听其言也厉。博观史籍,不学书生寻章摘句而已。至于台阁旧事,法令科条,莫不成诵在心,若指诸掌”。(《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
可见这个家族在他父亲一辈就开始重视经学教育。
杨炯天资聪颖,家族自然会下大力气培养。
杨同学也很争气,十岁那年就童子举及第,并被授予官身,妥妥的最年轻国家公务员啊。
显庆五年,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浑天赋并序》)。
04
再说说他供职的弘文馆,在唐之前这一类机构的主要功能都是修撰图书、教授学生,基本不掺杂政治因素。到了唐太宗时期,他将原来的秦王府文学馆和修文馆合并,秦王府文学馆的实质便是太宗的智囊团,所以弘文馆顺理成章的因袭了这个职能。
因此初唐的弘文馆实际上具备三个功能:一是整理修撰图书和官书,二是教授贵族学生,三是参与制度改革。这里的教授贵族学生也有据可查,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元年朝廷就下令征集京官五品以上子弟且爱好书法的,到弘文馆跟着虞世南和欧阳询学习书法,当年就有二十四人入馆。之后,在侍中王硅的支持下,这批幸运儿一边学习书法一边跟着大儒习揽经学。
唐朝的这些机构调整非常频繁。到了高宗朝,弘文馆的政治功能逐渐下降,文学功能则加强。高宗初年破格录取许多年轻士子,许多人都以弘文馆待诏起步职业生涯。如永徽四年的举首、时年十九的张复,就被任为“待诏弘文馆,准学士例,供食随仗,入内供奉”(《唐代墓志汇编》)。显庆年间,高宗更是大规模地让中举士人和下层官员待制弘文馆。
作为典型的关陇军事贵族,李氏政权的绝对拥护者。在大唐王朝由武略转向文治的时候,杨炯家族在领军人物杨德裔的带领下,也适时的调整了家族风气,开始注重礼仪,重视经学教育。杨炯说他堂伯父:
“公简贵不交流俗,非礼不动,非礼不行。望之俨然,听其言也厉。博观史籍,不学书生寻章摘句而已。至于台阁旧事,法令科条,莫不成诵在心,若指诸掌”。(《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
可见这个家族在他父亲一辈就开始重视经学教育。
杨炯天资聪颖,家族自然会下大力气培养。
杨同学也很争气,十岁那年就童子举及第,并被授予官身,妥妥的最年轻国家公务员啊。
显庆五年,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浑天赋并序》)。
04
再说说他供职的弘文馆,在唐之前这一类机构的主要功能都是修撰图书、教授学生,基本不掺杂政治因素。到了唐太宗时期,他将原来的秦王府文学馆和修文馆合并,秦王府文学馆的实质便是太宗的智囊团,所以弘文馆顺理成章的因袭了这个职能。
因此初唐的弘文馆实际上具备三个功能:一是整理修撰图书和官书,二是教授贵族学生,三是参与制度改革。这里的教授贵族学生也有据可查,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元年朝廷就下令征集京官五品以上子弟且爱好书法的,到弘文馆跟着虞世南和欧阳询学习书法,当年就有二十四人入馆。之后,在侍中王硅的支持下,这批幸运儿一边学习书法一边跟着大儒习揽经学。
唐朝的这些机构调整非常频繁。到了高宗朝,弘文馆的政治功能逐渐下降,文学功能则加强。高宗初年破格录取许多年轻士子,许多人都以弘文馆待诏起步职业生涯。如永徽四年的举首、时年十九的张复,就被任为“待诏弘文馆,准学士例,供食随仗,入内供奉”(《唐代墓志汇编》)。显庆年间,高宗更是大规模地让中举士人和下层官员待制弘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