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初唐四杰中他最没名气,却妥妥是国家认证的实名制神童(2)

2024-06-14中国古诗词初唐诗坛杨炯的故事 来源:百合文库
面对着巨大的人员缺口,李治同志为了招揽人才可以说是费尽心思。
02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科举制度起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但那些与科举有关的美好词汇如状元及第、蟾宫折桂、连中三元等,其实都属于科举制度中的“常举”,也就是被后世演绎最多的“贡举”。贡举在唐时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分进士和明经两科,而且只有“解试”和“省试”两个环节,到宋太祖时才设立“殿试”,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
一年一次的文才选拔规矩严苛而且形式单一,根本满足不了庞大的人才缺口。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缺人。怎么办?那就增加招聘场次、扩大招聘范围啊。于是在高宗一朝,源自于汉代举荐制的“制举”正式成为唐朝科举的一部分,并最终发展成为“定科”,且具有完备的考试制度。

初唐四杰中他最没名气,却妥妥是国家认证的实名制神童


因为它是皇帝为了解决非常规的人才需求,而临时下诏举办的考试,所以制举科也叫“特科”,具有名目繁多、时间灵活的特点。据史料统计,高宗朝时,永徽三年至乾封二年(652-667)的十六年间共有九年举行制科,共二十科。上元元年至永隆二年(674-681)八年间有六年举行制科,共十三科。尤其是显庆四年(659)更是有“洞晓章程”、“材称棣梁,志标忠鳗”、“政均卓鲁,字俗之化通高气”“安心吠亩,力田之业夙彰”、“道德资深,乡间共艳”、“养志邱园,嘉遁之风载远”、“材堪应幕”、“学综古今”等八科共举,应举者达九百余人,并由皇帝亲策。
03
不仅如此,李治同志还非常重视预备干部的培养,也就是在他任上,童子举成为唐朝常举的子科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凡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者均可应试,每卷试诵经文10道,全通者授官,通七以上者予出身。也就是说十岁以下的儿童,只要熟读经书,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第者即可获得出身资格或立即授予官职,前途不可估量。

初唐四杰中他最没名气,却妥妥是国家认证的实名制神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