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山月记» 内容分析: 1.1 «山月记»(2)

2024-06-13 来源:百合文库
1.1 «山月记»
在阅读 «山月记»的过程中,我认为作者将李征的外表化为野兽的那一段描写是极为传神的,也是极富有创意和象征意义的一种表现手法,但是在本文中最令人传颂的还是李征的那一段自白。诚然,如果我们无法体会李征的内心世界便无法体会他化为猛虎的那一刻的放浪形骸。现实生活中李征不会真正的化为猛虎,但是这番寓意下我们也可以知道他走向了一条不再约束自己的道路,并在其中体会着野兽的自由与这些年来从未间断的自怨自艾。他自言:“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一句话道尽了他过往内心世界的挣扎。在文章中,李征将这种矛盾的心理整理为“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然而,自尊心,羞耻心,真的是他化为猛虎的原因吗?我对于这个总结产生了怀疑。因为在我看来,故事主人公李征的自白是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渐变的过程的,如果他的理解完全正确,他便不会在故事的结尾处再一次向着野兽的方向演变了。
因此,使李征堕落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在文中找到了另一个答案: “自嘲”。
在这个答案出现时,我将我对“自嘲”的理解进一步陈述为:在客观现实与主观自我评价之间的不清晰认知。这种概念上的理解模糊导致了李征的失败。在山月记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背景描写和侧面描写向我们传递了李征在客观现实中的状况:首先,他确实有写诗的才华。背景描写中他因为有才华被誉为乡党之鬼,后入朝为官,又因为有才华而在官场上自视甚高,对身边的勾心斗角十分厌恶,因此才选择离开官场。读过此处,我相信他离开官场的那一刻仍然自信于自己的才华,不然他不会再次选择以诗作成名的进取之路。在这一刻,客观现实与主观自我评价之间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偏差的。但是后来,在他与昔日好友袁傪的对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我评价已然发生了变化:

«山月记» 内容分析: 1.1 «山月记»


“说来也不怕你见笑,尽管我如今已成这么副丑模样,却也梦见过自己的诗集摆放在长安风流人士之案头的情景,是我躺在洞窟之中时所梦见的。你嘲笑我吧。嘲笑我这个没做成诗人,却成了老虎的可悲之人吧(闻听此言,袁傪不禁回想起,从前李征年轻时就有这么个喜欢自嘲的毛病)。
此处我们可以看到李征对于当下的自我认知,而这就是他真实的或者说唯一的主观认知吗?也不是。在李征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自己的野兽形态的另一番认知描写:“今日爪牙谁敢敌,当时声迹共相高。” 一边是从诗人降格为野兽的“丑模样”,一边是威风凛凛的丛林之王“今日爪牙谁敢敌”。这两种自我评价同时出现在李征的自我描述里,区别在于参照物的不同。与昔日好友袁傪在官场的脚踏实地相比,与他以诗文扬名天下的目标相比,他自愧于当下的堕落;与丛林中的百兽相比,他自傲于当下的威风。而在袁傪的眼中他又是如何?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从始至终,袁傪对于李征的角色定位是:我的故友李征。而李征是否在交谈的过程中意识到了袁傪对于二人关系的认知的客观存在呢?文中的内容显示是:他不仅没有,并且再次强化了他对于“丑模样”的自我评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