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不断修改
文/蒋云仙
人总是要老的,但是思想不能老化。
《啼笑因缘》这部书情节非常曲折,特别我先生姚荫梅老师说法新颖,说到那其间就一个个角色出来,而且一气呵成,轻松,活泼被人称为“巧嘴”。
如《寻凤》一段,樊家树看见墙上一张照片,对仔照片看,凤喜说你在看什么﹖樊家树说:“你这只面孔有点象我昨日看见的那位阔小姐何丽娜。”风喜讲:“这怎么可能,我是一个穷姑娘,怎比得上人家阔小姐呢﹖”樊家树说:“照我看来你比富贵的何小姐要可爱得多。”这里他运用的一段又象顺口溜又象韵白,用得恰到好处:“凤喜一听呐,眼睛得来一眯,小嘴得来一撇,面孔有点‘依齐’,看看象煞动气,其实心里欢喜,觉着交关适意。”他一口干下来结合面风、动作、表情,再加上那身段、感情摆进去,沈凤喜娇羞答答,一个姑娘形象活龙活现出现在眼前了。这种说法有它独特之处。另外樊家树游天桥,他对天桥的布置,形形式式的风土人情都描绘得非常生动。
自古以来评弹每部书传到不同人手里都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根据自己特点不断补充,不断修改的。
我在继承中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把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删掉,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加进去加以发挥。
例如,我感到说常州话还可以,就在关秀姑初进将军府时,刘将军要写保单自己做保人中加了个常州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