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杂谈】埃勒里·奎因二三事(29)
后期奎因问题不懂日文,以下机翻自日文维基百科,该问题实际上由两个问题组成,分别是:
第一个问题关于「在小说中无法证明侦探的最终解决方案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在推理小说这个封闭的世界的里,不管他再怎么精心构建自己的逻辑,侦探也无法确定唯一的真相。因为没有办法保证给予侦探的线索是完整的,或者不能保证其中没有混入假线索,也就是说,侦探无法察觉侦探所不知道的信息。 另外,“伪造的线索”的问题也与所谓的“操纵”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即使侦探根据逻辑查明了“犯人”,那个侦探、或者被指名的犯人,也总有一种可能性,即侦探或被指名的犯人被更高一层的罪魁祸首所操控。像这样假设元凶、元凶的元凶、……由于假设,推理的元层次可能被无限地堆起来(无限阶梯化)。
第二个问题关于「在作品中侦探像是神一样行事,决定故事中登场人物的命运,这样是对是错」。
侦探不是司法机关,他可以指认罪犯,但是没有权力逮捕罪犯(考虑业余侦探的情况),如果侦探参加搜查或者指摘犯人,就会发生不应该发生的犯罪,那他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这是一个问题(比如,想要逃避侦探调查的犯人到处杀害相关人员的情况)。 另外,“名侦探的存在本身就导致事件发生(比如,为了愚弄侦探或者挑战侦探而引发的杀人案例)”,或者“以侦探参加搜查为前提而计划发生的案件”等等情况被牵扯到一起讨论。
第一问题,由作品的外部构造(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所引发,第二问题,从作品内部构造(犯人-侦探,或者牺牲者-侦探,即关于人物身份的严重冲突)之间的关系所引发。
关于这两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探讨,在《文学少女对数学少女》最后的解说中对此有详细的论述,豆瓣也有对第一问题论述的文章https://www.douban.com/note/https://wimgs.ssjz8.com/upload/719460089/
其肇始于《特伦特最后一案》,发轫于《希腊棺材之谜》,完全成型于奎因第三时期,代表为《灾难之城》《从前有个老女人》《十日惊奇》《九尾怪猫》《恶之源》《最后一击》,我相信看过以上几部作品的朋友对最后结局的处理会感到一点腻味,尔后法月纶太郎于《初期奎因论》总结,笠井洁于《侦探小说论II》完善,正式提出“后期奎因问题”的概念。
国内相关参考资料较少,另可参考《谜与恐怖的乐园》中的《现代犯罪和本格推理小说——关于〈希腊棺材之谜〉的论争》,以及即将可见的饭城勇三的《埃勒里·奎因论》。
第一个问题关于「在小说中无法证明侦探的最终解决方案是真正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在推理小说这个封闭的世界的里,不管他再怎么精心构建自己的逻辑,侦探也无法确定唯一的真相。因为没有办法保证给予侦探的线索是完整的,或者不能保证其中没有混入假线索,也就是说,侦探无法察觉侦探所不知道的信息。 另外,“伪造的线索”的问题也与所谓的“操纵”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即使侦探根据逻辑查明了“犯人”,那个侦探、或者被指名的犯人,也总有一种可能性,即侦探或被指名的犯人被更高一层的罪魁祸首所操控。像这样假设元凶、元凶的元凶、……由于假设,推理的元层次可能被无限地堆起来(无限阶梯化)。
第二个问题关于「在作品中侦探像是神一样行事,决定故事中登场人物的命运,这样是对是错」。
侦探不是司法机关,他可以指认罪犯,但是没有权力逮捕罪犯(考虑业余侦探的情况),如果侦探参加搜查或者指摘犯人,就会发生不应该发生的犯罪,那他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这是一个问题(比如,想要逃避侦探调查的犯人到处杀害相关人员的情况)。 另外,“名侦探的存在本身就导致事件发生(比如,为了愚弄侦探或者挑战侦探而引发的杀人案例)”,或者“以侦探参加搜查为前提而计划发生的案件”等等情况被牵扯到一起讨论。
第一问题,由作品的外部构造(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所引发,第二问题,从作品内部构造(犯人-侦探,或者牺牲者-侦探,即关于人物身份的严重冲突)之间的关系所引发。
关于这两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探讨,在《文学少女对数学少女》最后的解说中对此有详细的论述,豆瓣也有对第一问题论述的文章https://www.douban.com/note/https://wimgs.ssjz8.com/upload/719460089/
其肇始于《特伦特最后一案》,发轫于《希腊棺材之谜》,完全成型于奎因第三时期,代表为《灾难之城》《从前有个老女人》《十日惊奇》《九尾怪猫》《恶之源》《最后一击》,我相信看过以上几部作品的朋友对最后结局的处理会感到一点腻味,尔后法月纶太郎于《初期奎因论》总结,笠井洁于《侦探小说论II》完善,正式提出“后期奎因问题”的概念。
国内相关参考资料较少,另可参考《谜与恐怖的乐园》中的《现代犯罪和本格推理小说——关于〈希腊棺材之谜〉的论争》,以及即将可见的饭城勇三的《埃勒里·奎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