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王玉玊 |“盗猎者”与“虔信者”:在粉丝文化的“两副面孔”之间(7)

2024-04-11爱豆饭圈粉丝文化粉丝圈盗猎者 来源:百合文库
爱豆的本质是扮演一套人设/叙事,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反过来重新关注“成为粉丝”这件事的叙事性特征。成为一个人的粉丝,与成为一部作品的粉丝之所以可以被等同视之,就是因为明星作为粉丝社群的中心物,是被当作一个故事来消费的。刘明洋在《“粉圈化”:权利贩售的游戏规则——从“全职圈”麦当劳代言事件说起》一文中提到的网络文学作品《全职高手》中主人公叶修的粉丝为叶修这一角色争取麦当劳代言的抗议行动[13],生动地说明了爱豆粉丝社群的整套行为模式并不一定要应用于一个真人爱豆的身上,任何有资格成为故事主人公的人、虚拟角色,抑或非人的国家、动物、物品,都可以成为(类)偶像粉丝社群的“中心物”。这是非偶像粉丝文化社群的网络亚文化社群能够普遍“饭圈化”,复制饭圈行为模式和思维逻辑的重要基础。
叙事性并非爱豆粉丝的独有特征,而是粉丝文化的必然属性,或者说是人类叙事天性的本能操演。只不过,由于爱豆是最晚近的一种偶像类型,它过度成熟以至于开始走向媒介自反,它将造星工业与粉丝文化的叙事属性暴露出来,反而使得粉丝与运营方、粉丝与粉丝之间争夺爱豆人设/叙事决定权的战争变得公开化了。只不过,即使是“过度的消费者”,归根结底也还是消费者,在知识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消费社会之中,粉丝的抵抗在开始之前就已经被标定了限度。

王玉玊 |“盗猎者”与“虔信者”:在粉丝文化的“两副面孔”之间


“爱豆养成”的神话,则更直接地服务于偶像工业的营销模式,其基本预设是:粉丝花钱投票,将决定爱豆的未来,爱豆从出道之前的稚嫩新人练习生,到出道后的成熟优质偶像,每一点成就都是在粉丝的陪伴和帮助下达成的,粉丝被许诺成为爱豆的供养人。以韩国爱豆团体EXO的四位华人成员相继归国及国产养成系男子偶像团体TFboys的出现为标志,中国也开始仿照日韩建立自己的偶像工业,而以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为代表的“101系”选秀[14],就是中国偶像工业的典型产物。“爱豆养成”的粉丝赋权神话也被复制到中国,极大调动了粉丝的积极性,打榜[15]、应援、控评、刷销量,努力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和消费力,并把这些当作筹码站上运营方设置的谈判桌,为自己心仪的爱豆争取更多的出镜机会(也即更多的叙事素材),同时争夺对爱豆人设/叙事的主导权。
为何“爱豆人设化”叠加“爱豆养成”,能够带来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并将这种吸引力高效转化为粉丝的行动力与消费力,以至于“饭圈”文化前所未有地成了一种全民议题?如果说“人设”概念的流行使得偶像明星作为粉丝社群“中心物”的叙事性特征显在化,那么“爱豆养成”就使得这种叙事动能最大化,从平凡青涩的少年,到闪闪发光的爱豆,从低谷到巅峰,陪伴爱豆成长的道路上浓缩了关于传奇人生、关于成长与成功的一切最美好的故事,粉丝还能够以花钱投票的方式,成为这些故事的亲身参与者。而故事作为一种虚构物,并不受现实时间的约束,无论是对一个参加选秀的练习生倾注一个夏天的爱,还是在一个爱豆的人气巅峰才迟迟“入坑”[16],都不影响这个宏大、曲折、是非分明而又闪闪发亮的故事本身的完整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