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全面成套的写作方法《十九脉写作要诀》下部(13)
化身为人物思考是在进行一种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动用了人脑中最大的计算能力,而理论分析只运用了人脑中并不擅长的很小的计算能力,化身为人物思考远胜于理论分析。
只有化身为人物,化身到那个环境中,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语言,写好人物的对话。
12.2.3.)甄别
甄别就是判断挖出的素材是好料还是坏料。将好料误认为坏料,会错失机会;将坏料错认为好料,会埋下隐患,甚至有可能导致将来的崩溃。
评估一个情节能不能动人感情,没有什么可靠的定理,必须要靠感觉。而感觉经常是不准的,特别是在评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所以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感觉模式去感觉和评估,交叉印证。不仅要化身为读者去感觉和评估文字,还要化身为观众去感觉和评估景象。比起前者,后者能充分发挥出形象思维信息丰富的优势,大幅提高评估的准确率。
其实一般的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想像出一些景象,可以说本身就隐含有观众的身份。
异常巧妙的构思,是最难挖掘的东西。异常巧妙的构思,就像谜语的谜底。谜底的特点是与谜面之间有巧妙的关联,却是一个比较隐蔽、不容易找到的关联。这个隐蔽的关联,一方面它与迷面之间只有很弱的推理关系,所以很难从迷面推出,另一方面它也不是常用的信息,所以很难从记忆中找到。
12.2.4.)提炼
有时候写不下去,是因为挖掘出的素材品质太差,很难提炼,这时,应该首先考虑整体舍弃、重新挖掘,否则会劳而无功。
生活中,也许一个人一天会干很多散乱的事情,若在小说中照实写出,那所有的文字都成了轻描谈写,甚至是垃圾废物,根本无法动人。只有将人物干的很多意气相通的事情集中压缩在一起,才能写出向心一气的作品,才能动人感情。
现实生活的原始信息,一般都是散乱混杂、纠缠不清的。作品要做到向心一气,必须对现实生活的原始信息进行提炼分类。最理想的当然是将作品提炼到从头到尾完全向心一气的水平。如果作品内容复杂,无法做到从头到尾向心一气,那就要尽量做到尽可能大的局部向心一气。
例如,司马迁在写李广时,将他一生的重要事情按照盛衰分类,分开放在了两章里,盛章里专写盛事,衰章里专写衰事。《西游记》中,有的章节前半段是适于表现八戒的波澜,就主要写八戒,到后半段适合表现孙悟空了,孙悟空才出场。《三言·宋小官》中的过渡波澜中着重写一个好管闲事的路人,形象也很典型。
写一段情节时,如果发现某些内容拗口别扭,就要考虑将它剔除出去,只留下那些向心一气的内容,从而写出向心一气的情节。
只有化身为人物,化身到那个环境中,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语言,写好人物的对话。
12.2.3.)甄别
甄别就是判断挖出的素材是好料还是坏料。将好料误认为坏料,会错失机会;将坏料错认为好料,会埋下隐患,甚至有可能导致将来的崩溃。
评估一个情节能不能动人感情,没有什么可靠的定理,必须要靠感觉。而感觉经常是不准的,特别是在评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所以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感觉模式去感觉和评估,交叉印证。不仅要化身为读者去感觉和评估文字,还要化身为观众去感觉和评估景象。比起前者,后者能充分发挥出形象思维信息丰富的优势,大幅提高评估的准确率。
其实一般的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想像出一些景象,可以说本身就隐含有观众的身份。
异常巧妙的构思,是最难挖掘的东西。异常巧妙的构思,就像谜语的谜底。谜底的特点是与谜面之间有巧妙的关联,却是一个比较隐蔽、不容易找到的关联。这个隐蔽的关联,一方面它与迷面之间只有很弱的推理关系,所以很难从迷面推出,另一方面它也不是常用的信息,所以很难从记忆中找到。
12.2.4.)提炼
有时候写不下去,是因为挖掘出的素材品质太差,很难提炼,这时,应该首先考虑整体舍弃、重新挖掘,否则会劳而无功。
生活中,也许一个人一天会干很多散乱的事情,若在小说中照实写出,那所有的文字都成了轻描谈写,甚至是垃圾废物,根本无法动人。只有将人物干的很多意气相通的事情集中压缩在一起,才能写出向心一气的作品,才能动人感情。
现实生活的原始信息,一般都是散乱混杂、纠缠不清的。作品要做到向心一气,必须对现实生活的原始信息进行提炼分类。最理想的当然是将作品提炼到从头到尾完全向心一气的水平。如果作品内容复杂,无法做到从头到尾向心一气,那就要尽量做到尽可能大的局部向心一气。
例如,司马迁在写李广时,将他一生的重要事情按照盛衰分类,分开放在了两章里,盛章里专写盛事,衰章里专写衰事。《西游记》中,有的章节前半段是适于表现八戒的波澜,就主要写八戒,到后半段适合表现孙悟空了,孙悟空才出场。《三言·宋小官》中的过渡波澜中着重写一个好管闲事的路人,形象也很典型。
写一段情节时,如果发现某些内容拗口别扭,就要考虑将它剔除出去,只留下那些向心一气的内容,从而写出向心一气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