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新台(19)
7. 浼浼(měi měi):水盛大的样子。
8. 殄(tiǎn):尽,绝。一说通“腆”,丰厚,美好。
9. 设:设置。
10. 鸿:蛤蟆。一说大雁。离:离开。一说通“丽”,附着,遭遇。一说通“罹”,遭受,遭遇,此指落网。
11. 戚施(yì):蟾蜍,蛤蟆,其四足据地,无须,不能仰视,喻貌丑驼背之人。
对于这首诗的解读,古今说法大多无异,均以为卫人刺卫宣公所作,目的在于讥讽卫宣公违背伦理,在黄河边上筑造新台宫殿,截娶儿媳为妻子。后世对于唐明皇李隆基强娶儿媳杨玉环为妻之事,也使用过“新台”一词进行讥讽,可见在《新台》一诗对后世社会伦理的影响。同样也是由于这首诗,“新台”一词成了指代不正当翁媳关系的代名词。
而在另一层面,卫人传颂此诗,以至于被收入《诗》中,可见卫人对于卫宣公并不喜欢,甚至是厌恶,不然就当如《甘棠》颂召伯,《定之方中》颂卫文公,何至于恶毒至用蛤蟆来形容一国之诸侯?结合卫宣公得知齐女貌美到后来截娶齐女就筑造起新台来作婚殿,虽然史料没有记载期间过去多久,但想必比起一般的工期要尤为紧张,而一国诸侯只是为了自己和美人的愉悦就如此紧迫的大兴土木,其治国如何,可想而知。
由此很好的表现出春秋时期诸侯们的封建道德是如何的虚伪,它对下不对上,是绝对的不公平。公侯卿相要求百姓遵从礼教,自己却寡廉鲜耻;要求百姓忠贞不二,自己却两面三刀;要求百姓规规矩矩,自己却为所欲为;要求百姓克己奉公,自己却以权谋私。道德沦丧之事,上层社会没有一代无之。而卫宣公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据此,我们便可推想,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里,权贵们是如何莺歌燕舞,而底层的庶民又是怎般的水深火热,可受限于长久的周礼驯养,广大受苦的劳动者就好似如今的印度种姓之下的吠舍和首陀罗,所以陈胜吴广起义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惊雷划过中华历史的天空,而隋唐起始的科举制度则在相当程度上将中华文明从世袭门阀的手中拯救出来。
——《诗本篇》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