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厌女」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22)
2023-12-18 来源:百合文库
但同时,像上野千鹤子在中译本的序言中所说,“女人之难,似乎不分东西、不论体制。中国有中国的厌女症,期待有人来研究。”
这些年,中国社会中关于女权、性别平等的讨论如火如荼,也涌现了一大批乐于发声的女权博主或是女性主义专家学者,但至今还没有出现一本像《厌女》这样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专业著作。
《厌女》固然振聋发聩,但毕竟出版于2010年的日本,其中涉猎的诸多案例不仅时间久远,也与我们的国情相去甚远。
我们生活在一个表面上更加平等的社会,这里的“厌女症”只会更加隐蔽,甚至由于经济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兴起,情况会更为复杂。
比如姜思达在他的新节目《DV计划》里讨论过的话题——“媚男指控是否是一种新型的厌女”——这就是老问题在新土壤中生根发芽的结果。
期待《厌女:中国的女性嫌恶》出现的那天。
不过不论如何,还是那句话。
希望总比失望好,发声总比沉默好,有可能总比没路走好。
这些年,中国社会中关于女权、性别平等的讨论如火如荼,也涌现了一大批乐于发声的女权博主或是女性主义专家学者,但至今还没有出现一本像《厌女》这样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专业著作。
《厌女》固然振聋发聩,但毕竟出版于2010年的日本,其中涉猎的诸多案例不仅时间久远,也与我们的国情相去甚远。
我们生活在一个表面上更加平等的社会,这里的“厌女症”只会更加隐蔽,甚至由于经济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兴起,情况会更为复杂。
比如姜思达在他的新节目《DV计划》里讨论过的话题——“媚男指控是否是一种新型的厌女”——这就是老问题在新土壤中生根发芽的结果。
期待《厌女:中国的女性嫌恶》出现的那天。
不过不论如何,还是那句话。
希望总比失望好,发声总比沉默好,有可能总比没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