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文学与两株枣树——鲁迅《秋夜》(4)
我们分析了这么多,有人就会说——因为这句话是鲁迅写的,你才分析出这么多门门道道来,倘若是个孩子写的,你还会这么解读么?譬如有小朋友写作文,说 “妈妈给我买了两个包子,一个是韭菜馅的,还有一个也是韭菜馅的”,这么写肯定会被老师批评,鲁迅说什么都对,说什么都是名言。我依然秉持任何话放入固定的情境中才有固定的意义,小朋友的话放入某些情境中,也是非常好的表达,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解读,也许会创造其他的可能性——比如,我们设置一个“环境”,孩子是喜欢吃肉包子的,而这句话是孩子吃早饭时对母亲说的。
一开始,妈妈给我买了两个包子——我是兴奋的,我最喜欢吃肉包子,早上有早饭吃了。我掰开第一个,韭菜馅的,心里有些失望,也有期待——第一个是韭菜的,第二个总归是肉的吧。结果掰开第二个,也是韭菜的—我非常失望,我明明喜欢吃肉的,妈妈怎么买了两个素包子呢?
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带入某种情境后,这种模仿鲁迅的“废话”就有很多意义,既描写了吃包子的过程,也描写了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兴奋到期待、再到失望的过程。当孩子对母亲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显然就是抱怨母亲为什么不买自己爱吃的肉包子。
人物有情绪变化,就会有情感,这句看似的废话就比“妈妈给我买了两个素包子”这种叙述句表达效果强,而一个抒情散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情绪,没有情绪化的表达就是简单的记述。
我们也不妨以“小朋友的描述”为契机寻找鲁迅在这句话中的心理情绪变化——秋夜的环境是寂寥的,人的内心也是寂寥的,于是他无聊地看向窗外,至少还有两棵树作伴,视觉辨认出了一株是枣树,另一株是什么呢,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会不会有其他的树,哎,结果还是枣树,怎么都是枣树啊,里面不就是鲁迅先生一种心理过程吗,从欣慰到期待,到失望的这么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