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爱,用任何语言表达都是苍白的(6)
上世纪八十年代条件还十分落后,山村里结婚离得比较近的一般都是手扶拖拉机迎娶,有的闭塞山区还用毛驴驮着新媳妇来到婆家。柳先生女儿远嫁河北,只能到班车站点搭车送往。当时季节已进了腊月门,寒风嗖嗖的天寒地冻。当班车终于来到时,女儿一把拉住父亲,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布包来,快速地塞进他布满老茧的手上。
柳先生一下子明白了过来,赶紧推搡着还到了女儿的手中。就在互不相让时,女儿“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连连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紧紧抱住父亲的双腿大声嚎哭,哭声惊动了树枝上的飞鸟,哭声让过往的所有人驻足,哭声让寒冷的空气霎时凝结......女儿坚持如果父亲不接红包坚决不上车,最后执拗不过女儿只能收下。
这厚厚的红包里包着女儿唯一能够报答父亲的一片心意,是努力向男方争取来的两万元现金。当时,全国各地万元户都是少有的致富典型,这无疑称得上是一笔大钱。可是,望着女儿坐上的班车开动,柳先生蹲坐在公路旁的一棵白杨树下,双目模糊地望着远去的汽车,确保怎么也站不起来了。最后,儿子借了一辆架子车拉了回来。
半年后,一天比一天消瘦的柳先生寿终正寝。临终时刻,他断断续续地一再叮嘱家人,暂时不要打扰女儿,路途遥远来来去去搅销大得很。
距离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40多年过去了,国家的教育前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宁夏参加高考的考生录取率已达逼近80%,上不了本科分数线的还可以上专科和职业学院等,高中生基本都能够达到深造。
教育的本身不一定非要考上大学,但农村还有多少伟大的父亲,总希望女儿圆个大学梦?他们为之地付出的不仅仅是财物,更有局外人无法想象的思想折磨与心理熬煎。向天下农村里所有重视女儿教育的父亲们致敬!向出身农村与命运抗争的高考女孩子们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