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2023-12-01 来源:百合文库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特色
一、 在快速的节奏中为为现代都市绘态画魂。
刘、穆受到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作品常常采取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写大都市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从各类市民、流氓、无产者几乎无所不包,写出了都市社会的畸形和人的精神病态。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选取夜总会作为场景,从这个横断面反映了旧上海大都市的生活,将卖报的孩子“张着蓝嘴,嘴里有蓝的牙齿和蓝的舌尖儿”与霓虹灯的闪烁变化综合起来描写,声、光等可感因素的交互作用加上幻觉和想象渲染了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繁华和紧张跃动的氛围。即使写到爱情也无所谓纯真的爱情,只剩下逢场作戏而已。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中摩登女郎邀请赌赢了钱的H跳舞用餐,随即又与其他男子约会,揭示了资产阶级金钱观念和享乐主义对都市青年的腐蚀。在这一方面,穆时英又强于刘呐鸥,《上海的狐步舞》中充斥着暗杀、拉皮条的灰色交易,进一步接触到上海这个半殖民地都市的某种本质:
“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二、主观感觉印象的刻意追求与小说技法的创新。
新感觉派小说在表现都市生活内容的过程中,刻意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并对小说的形式、手法、技巧做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将人的主观感觉、主观印象渗透融合到客体的描写中去,将感官外化。创造和表现那种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所谓“新现实”。作家写景、写人都力求表现人的主观感觉。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开头通过“流着光闪闪的汗珠的游倦了的白云”和“尘埃,嘴沫,暗泪和马粪的臭气发散在郁悴的天空”使人感受到赛马场的高温紧张的氛围;穆时英《街景》中对老乞丐形象的刻画,不对外貌和肖像作细节的描写,只是粗略地写出作家的主观感觉,这种将感觉客体化对象化,使艺术描写具有更强的可感性和立体感,这正是新感觉派追求的效果。新感觉派重视写各种感觉,有时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些不同的方面复合起来写,出现了“五官不分”的“通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