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K | 圆壳杂谈(3)
总是在路上的人会渴望有个安稳的去处,哪怕仍是要回到这路上继续走的。我却觉得,要走便走过这路的那一头去,仅不过是从个土色的矩形一侧走到另一侧罢。但嘴上说着,瞥到路旁有人扎堆坐憩,还是不免要驻足,大脑说我还是能走的,但它又说毋再走了。
站在人堆旁,我极少走去人面前搭话。仅仅是应答,我却愿意多说几个字,其实看得出我是爱与人言语的,只是对可恶的对人的欲望有莫名的恐惧…。既不可说,我便有意无意地听。有些人与我恰相反,常能聚起五六人围坐谈话,有声色地讲他的经历。可这路旁的都是走过段距离——还是要强调,我对生人是不爱讲的…——于是总会跳出些人喊道“少啦!少啦!我来讲多些吧……”,到这我便不爱听了,若是先前聚拢人群的朋友愿意坐到我前头,我倒是愿意“安慰”他,这恐也是种可怖的欲望…;再者,也有道“多了,多了,止须听于此罢……”的,这种扫兴,于我是无谓的,不像那般紧急,清净总是不多的。憩毕,我拍拍头脑,思来想去,觉是我的问题:若不要说就静静地听去,再往别的去处走,走着并想着,倒也是种消遣,至于我能获得什么,即便没人来问,至少我是知道的。
回过头,方才提了些心里想的却不中听的话,母亲曾提醒过我,果是过早了。年岁渐增,细枝末节成了习惯,长错的也是要修剪的,既是离了静谧处,想是也需沉默些了。另外些学术和健体外的线团,使它随意“滚”罢,自然随它印成些曲折的线。
前几日说的壳们,是绝不能丢弃在路上的,却也该放下了。
不再写后续了,流水的文字已逼近时钟了,下一次又不知从何说起,也是好的。流水般忘却,脑和笔是汇不进大海的。
壳跋文中有几处省略号,乃是思绪停顿的表达,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也并非考虑所写有些晦涩而稍稍停顿,我以为这固然不是工作,自然的文字是要呼吸的,就像生活的威压下,我也是要呼吸的,一同是自然的法则罢了。
站在人堆旁,我极少走去人面前搭话。仅仅是应答,我却愿意多说几个字,其实看得出我是爱与人言语的,只是对可恶的对人的欲望有莫名的恐惧…。既不可说,我便有意无意地听。有些人与我恰相反,常能聚起五六人围坐谈话,有声色地讲他的经历。可这路旁的都是走过段距离——还是要强调,我对生人是不爱讲的…——于是总会跳出些人喊道“少啦!少啦!我来讲多些吧……”,到这我便不爱听了,若是先前聚拢人群的朋友愿意坐到我前头,我倒是愿意“安慰”他,这恐也是种可怖的欲望…;再者,也有道“多了,多了,止须听于此罢……”的,这种扫兴,于我是无谓的,不像那般紧急,清净总是不多的。憩毕,我拍拍头脑,思来想去,觉是我的问题:若不要说就静静地听去,再往别的去处走,走着并想着,倒也是种消遣,至于我能获得什么,即便没人来问,至少我是知道的。
回过头,方才提了些心里想的却不中听的话,母亲曾提醒过我,果是过早了。年岁渐增,细枝末节成了习惯,长错的也是要修剪的,既是离了静谧处,想是也需沉默些了。另外些学术和健体外的线团,使它随意“滚”罢,自然随它印成些曲折的线。
前几日说的壳们,是绝不能丢弃在路上的,却也该放下了。
不再写后续了,流水的文字已逼近时钟了,下一次又不知从何说起,也是好的。流水般忘却,脑和笔是汇不进大海的。
壳跋文中有几处省略号,乃是思绪停顿的表达,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也并非考虑所写有些晦涩而稍稍停顿,我以为这固然不是工作,自然的文字是要呼吸的,就像生活的威压下,我也是要呼吸的,一同是自然的法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