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韬晦的乱世人生 第三章 缑氏山中(2)
2023-11-30 来源:百合文库
元起回礼。那少年请三人进屋,元起命随从在屋外守候,领着刘道、刘备跟了进去,那少年却侍立于一中年人身旁。
只见他大约三十多岁年纪,身高八尺有余,两道剑眉斜刺鬓角,双目细长,高颧骨,一部浓密胡须。少年所谓家师正是此人,他虽然声音洪亮、相貌堂堂,却略微显得神色黯淡。
“子干先生,一别数年,可还记得在下否?”
刘元起深施一礼,卢植立即还礼,说道:
“阁下可是同乡刘元起?记得在下时在京都为博士,曾与你有一面之缘。当日与君叙话,颇觉阁下为人慷慨义气。”
“哪里、哪里!先生别来无恙?”
卢植眉头微皱,“唉”地叹了一声,说道:
“先请坐下叙话……”
说着卢植将刘元起三人引入席间坐下,又教徒弟看茶。卢植坐于东首,元起三人坐于北面。一进门时就见北面墙上挂着一幅孔子画像,环顾四周,房屋虽然简陋,却打扫地十分干净,西面一张几案边堆积了高高的几摞书籍,有些是竹简、有些是纸本。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技术,使得纸张的使用得到了重要发展,当时纸质书籍虽没有大量普及,但是纸张已经逐渐替代竹片和布帛成为书写工具。
“卢某方从九江任上辞官不久,今年正旦月内,九江蛮族因不满郡内官员盘剥聚众叛乱,某受朝廷所命继任太守,到达九江恩威并施,好歹平息了叛乱。不想卢某初到南方,却因水土不服身染重疾,不得已辞官修养。”
当年正月,扬州(辖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江苏长江以南地区及浙江、江西、福建)九江郡的蛮族(当时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叛乱,朝廷器重卢植才兼文武任命他为九江太守,让他前去平叛,终于不负使命。不过卢植染上重病,只好辞官修养,他一直立志济世安民,所以并没有返回家乡,而是决定在靠近京师的地方选择一处幽静之地,修筑田舍,继续以教书为业。
“怪不得方才见先生精神不爽,在下造次了!”
元起举起双臂向卢植一揖,满怀关切之情。
“哎!不妨!见今已无大碍了!因此能在此处教书授业。”
“先生正在著书立说?”
元起指着那边书案旁的一摞摞书籍说道。
“呵呵,著书立说谈不上,在下正为《尚书》及《周礼》、《仪礼》、《礼记》三礼作注。之所以重操旧业,一来希望为大汉培养人才,二来能以此赚些钱财好支持在下寻购古籍,作为研究儒学之用。”
只见他大约三十多岁年纪,身高八尺有余,两道剑眉斜刺鬓角,双目细长,高颧骨,一部浓密胡须。少年所谓家师正是此人,他虽然声音洪亮、相貌堂堂,却略微显得神色黯淡。
“子干先生,一别数年,可还记得在下否?”
刘元起深施一礼,卢植立即还礼,说道:
“阁下可是同乡刘元起?记得在下时在京都为博士,曾与你有一面之缘。当日与君叙话,颇觉阁下为人慷慨义气。”
“哪里、哪里!先生别来无恙?”
卢植眉头微皱,“唉”地叹了一声,说道:
“先请坐下叙话……”
说着卢植将刘元起三人引入席间坐下,又教徒弟看茶。卢植坐于东首,元起三人坐于北面。一进门时就见北面墙上挂着一幅孔子画像,环顾四周,房屋虽然简陋,却打扫地十分干净,西面一张几案边堆积了高高的几摞书籍,有些是竹简、有些是纸本。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技术,使得纸张的使用得到了重要发展,当时纸质书籍虽没有大量普及,但是纸张已经逐渐替代竹片和布帛成为书写工具。
“卢某方从九江任上辞官不久,今年正旦月内,九江蛮族因不满郡内官员盘剥聚众叛乱,某受朝廷所命继任太守,到达九江恩威并施,好歹平息了叛乱。不想卢某初到南方,却因水土不服身染重疾,不得已辞官修养。”
当年正月,扬州(辖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江苏长江以南地区及浙江、江西、福建)九江郡的蛮族(当时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叛乱,朝廷器重卢植才兼文武任命他为九江太守,让他前去平叛,终于不负使命。不过卢植染上重病,只好辞官修养,他一直立志济世安民,所以并没有返回家乡,而是决定在靠近京师的地方选择一处幽静之地,修筑田舍,继续以教书为业。
“怪不得方才见先生精神不爽,在下造次了!”
元起举起双臂向卢植一揖,满怀关切之情。
“哎!不妨!见今已无大碍了!因此能在此处教书授业。”
“先生正在著书立说?”
元起指着那边书案旁的一摞摞书籍说道。
“呵呵,著书立说谈不上,在下正为《尚书》及《周礼》、《仪礼》、《礼记》三礼作注。之所以重操旧业,一来希望为大汉培养人才,二来能以此赚些钱财好支持在下寻购古籍,作为研究儒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