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印象(二)——诗人周恩来(3)
《雨后岚山·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周恩来》
山中雨过云愈暗,
渐近黄昏;
万绿中拥出一丛樱,
淡红娇嫩,惹得人心醉。
自然美,不假人工;
不受人拘束。
想起那宗教,礼法,旧文艺,……粉饰的东西,
还在那讲什么信仰,情感,美观……的制人学说。
登高远望,
青山渺渺,
被遮掩的白云如带;
十数电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
此刻岛民心理,仿佛从情景中呼出;
元老,军阀,党阀,资本家,……
从此后“将何所恃”?
诗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出现,给世界革命带来了光芒,抒发了自己发现马克思主义后的喜悦之情。这些诗情感外露,很符合一个年轻人的心理特征,不过此后他再没有写过如此外向的诗篇。
1919年末,周写了一首揭露黑暗社会的短诗,名为《死人的享福》(发表于1920年1月20日《觉悟》)
西北风呼呼响,冬天到了。
出门雇了人力车,车夫身上穿件棉袍。
我穿着嫌冷,他穿着却嫌累赘;
脱下来放在我的脚上,我感谢他爱我
他谢谢我助他便他。共同生活?活人的劳动!死人的享福!
1920年6月8日,周恩来致李愚如送别诗(李是邓颖超的同学与好友)
三个月没见你,
进步的这般快了。
前些日子念强来说,
你要往英,
我以为不过说说。
过几天丹文又来说,
你要往法,
我也以为不过说说。
哪知不几天,
你来别我,
当面告诉我,
你能去了。
你竟去了……
以上节选了该诗的四分之一左右篇幅,当时周恩来尚在狱中——天津地方检察厅看守所,作诗用了两个小时。
1922年3月,周恩来得知战友黄爱被敌人杀害,写下了《生别死离》。这首诗在悼念黄爱烈士的同时,也阐发了他对革命的担当精神。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
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
别了,牵肠挂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