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我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为什么需要纯爱———— 人们美好的祝愿千百年未曾变易(3)

正如我国学者柳鸣九所说的,爱情文学的“生命力不在于把爱情故事的情节写得叫人爱看,更不在于赋予男女主人公某些外在的价值,如美貌动人等等,而在于写出了人的感情、人的精神” 弗洛伊德更是认为,爱情文学可以给人们一种被压抑欲望的替代性满足,“人们可能做得更多,可能试图再创造现实世界,建立起一个世界来取代原来的世界。在那里,现实世界中最不堪忍受的东西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东西。比如徐志摩的诗《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鲜花,美丽的走兽和飞鸟”。便是对这种爱情乌托邦构造的最好诠释,但是幻想终究要归于幻想,因为现实无处不存在束缚。
二,爱情——与现实的抗争
“社会自始至终都是现实的,一切人的情感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所以早在《诗经》起,爱情文学就开始体现出在社会教化面前的拘束,甚至是无力,《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性格温顺,通情达理,却和焦仲卿落了一个双双赴死的结局。《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本有那么坚贞的感情,却也是以悲壮自尽而结束;我们常说爱情文学为的是批判当时社会的残酷与管制,但我想说这并不恰当,因为批判是以正确的视角由上往下的,而爱情文学实质上是由下往上的,他是一个悲壮的抗争的过程,他代表了人们内心中真正的索求,可是这种索求往往无法实现,在社会的真实面前,这种看起虚幻而美好的纽带,显得不堪一击,立马就能被物质凌驾;所以并非作家故意想要这些角色殉情,传递出一种对生命随意的态度,而恰恰是因为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而当这种财富被不计回报地投入到一件会注定被时间吞噬的事物中去时,才显得更加神圣,最无意义的东西,最有意义,正如《死亡的否定》当中说到:

我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为什么需要纯爱————  人们美好的祝愿千百年未曾变易


我们自愿地将生命献给一个比我们更崇高的东西。仿佛如此,我们就可以否定我们死期将至,我们就可以得到永生。
这种献身它体现了弗洛伊德所说的生本能( 性、食、自我保存) 和死本能( 回归无机体状态) 的奇妙的融合。本来,爱情的自然根源是通过两性的结合推动生命的延续,但却由于门第、出身等造成的沟壑或种种不合理的干扰不能成功,于是当事人以自戕 的方式结束生命去追求永恒之爱。在这里,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人们在死亡之中追求永恒,追求自由,希望自己的希望在死的那一刻绽放。
死亡不再是他们人生的终结,甚至不是他们人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终点,而是他们的起点,他们新的生活的开始,所谓的死神,成为了他们所向往的爱的证婚人,是他们从有限到永恒的转折点,这种英雄式的悲壮,就像鸡蛋撞石头,蛋壳破碎,蛋液却附着在了石头之上,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世人奇异的色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