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九州志·百战韬略》(4)(完)(3)

这位素文纯的“楚故人”究竟是谁,成了东陆历史永无解答的悬案。人们唯一能确信的是,这位楚故人是素文纯以外,第二位曾读过贲朝开国《天兵策》的人,而在蔷薇乱世的大时代里,他的人生,秉承着《天兵策》中所阐述的兵法或者道德,亦曾闪亮于天地之间。
然而一切正统史家的谜题,在“蔷薇学派”那里总有确切的答案。胤朝蔷薇学派著名扛鼎学者——端木萌,曾以八篇洋洋洒洒的考证论文向世人宣布,这位素文纯口中的“楚故人”、宫廷之外隐逸避世的《天兵策》传人,是一个名叫“凌雾隐”的楚国将领。
关城烈阵
根据蔷薇学派端木萌的考证,“楚将凌雾隐”是在景平十五年夏国灭楚大战期间与素文纯建立友谊,之后由于跟素文纯打赌的原因,这位凌雾隐亲身参与了玉刃关之战,并担任第二战役的楚军指挥。正统学者对此论断嗤之以鼻,但也无法彻底驳倒它,因为玉刃关之战在这个关节处,存在着一个历史之谜。
所谓玉刃关第二战役,是指天狼骑兵突袭夺取隘口之后两个对时,午后三时在隘口和关城之间的平原上发生的激烈阵地战。这是夏楚两国间发生的唯一一场大型野战,楚军唯一坚持超过一个对时的战斗,也是骑兵作为战场潮流席卷东陆的蔷薇之世中,步卒方阵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应用。根据夏国军史司档案,当时楚军步卒约九千人分东、西两门迅速冲出狭小的关城,仅仅耗时一刻就在沙场前结成一个完整的巨大方阵,所有步卒持长达一丈零七尺的长戈,在极为古典的战鼓节奏之下齐声高歌而进,以自杀的姿态攻向夏国骑兵。

《九州志·百战韬略》(4)(完)


这一势颇有来历,它就是楚国历史上武勋第一的“烈王”景容虔所发明的常胜战法,史称“烈王之阵”,又称“金林长戈”。景容虔的时代早于蔷薇之世二百余年,当世几乎没有骑兵部队,长戈曾是对付步卒和战车的最佳武器。楚烈王从国土内一个底蕴极好的大矿取铜,亲自监工打造出韧性极高、长度超长的楚式金戈,严格训练士兵的整齐步伐和沉稳临阵心态,由此锤炼出由血肉之躯组成的战争机器,万戈齐下如山之倾,气势冠绝天下,横扫一代沙场。后世楚国军队完全继承烈王之阵的传统,所有步卒无不经过严格训练,具体在任何空地迅疾结阵、听鼓挥戈的能力。
楚人长戈阵是被历史判定为过时的战术。但夏国人并末避讳,他们在军史报告中明确写出,即使面对更为先进的精骑,玉刃关城的烈王之阵仍然发挥了很大威力,其给夏军精兵造成的损失,是出锁河山以来最严重的。
然而令后世人费解的是,夏军档案指出,当时楚国的玉刃关守将严泸,并非此战烈王之阵的指挥者。萧鹰的天狼骑在经过激战、全歼九千楚国步卒之后,打扫战场时在关城中发现了严泸的尸体,身首异处。在战后报告中,萧鹰认为严泸早在第二战役开始之前就已死于内部兵变;而后来临阵指挥的将领并未打出自己的旗号,萧鹰将那位无名的指挥官称为“楚之血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