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九州志·百战韬略》(3)(2)

黑旗传说
蔷薇时代的夏国军队,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禁军”制度,按照贲朝末年的古语说法,又称“王师举国”。这种制度简单来讲,就是全国所有战斗部队无论人数多么庞大,全都集中编成一支军团,由夏王秦婴统一率领,除此之外,不设任何其他拥有帅衔的将领,更不作任何分兵部署。
据闻夏军出关后,夏国国内甚至没有一兵一卒留为守卫,仅由夏王家族的血亲驻扎各处要地,凭借王族权威管理庶民和内臣们的生活秩序。此时,夏国的附庸晋国便出本国精兵,替夏国守卫边境荒野。晋兵非但自携军粮、不取夏国一粟,甚至不允许晋国士兵踏入夏境,各军团静悄悄地驻守,静悄悄地轮换,为了夏国流血流汗,而夏国人无所知。
后世很多人不能理解,这样程度的盟友关系如何能够成立,以秦婴之孤戾暴虐,又怎能信任晋国至此,将一国身家交到晋兵掌中。后来出自晋北的一段史料,算是对这一点有了一针见血的解释。史载晋国北阳候司徒熊曾说:“夏国之本,不在千里国土,不在满邦臣民,而在举世无匹的精壮勇士与天纵英才的统帅秦婴。秦婴将天下无敌的夏军禁军绑在身边,随他移动;若我军敢对夏国有一毫造次,夏军顷刻复仇而来,我晋举国,将不存寸骨。”

《九州志·百战韬略》(3)


这样的夏军,自贲文绍帝八年十月出锁河山,一直簇拥在王驾之下统一开动,仿佛一辆巨大战车碾压过中州大地,烽火乱世中铁血铸就的北贲二十八兵镇,一个接一个地被摧毁和吞噬。庞大的军团行动之时,动辄覆地百里、刀枪如云,而秦婴习惯在他车驾之前竖立一面巨大的黑旗,标识其威严所在。这面旗帜长一丈,宽四尺,黑绸滚绣着“夏、王、在”三字。随着二十八兵镇的逐渐陷落,中州军阀中传扬开关于夏国禁军的恐怖:前线上见到这面黑旗,就意味着已经被夏王秦婴盯上,也就意味着,你已是个必死的猎物。
黑旗之下滚落过难以计数的人头,旗之所指,王之所戮。第一次打破这条铁例的,是一个名叫萧鹰的男人。
玉刃奇袭
“天狼将”萧鹰,是历史上除了夏王秦婴本人以外,唯一一个使用过“夏王在”黑旗的将领。这一事件发生在南贲景平十五年的七月十七日,当夏国骑兵突袭玉刃关的战役打响之时,有人相信“夏王在”黑旗出现在了玉刃关前的狭窄谷道中。而大部分军史学家认为,正是这面旗带来的震恐,在第一时间就摧垮了楚国守军的临战信心。
灭楚战争之前,夏国一直在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当夏军统一中州帝畿、决定大举南下之后,面对幅员辽阔的楚国,惯于单军团碾压式作战的秦婴第一次策划了分兵部署。他以夏军大部主力陈列于楚国东部防线对面,吸引楚军重兵,另遣天狼骑为首的两万精锐作为奇兵,暗中直下玉刃关,突入楚国腹地。正、奇两部相隔千里遥为策应,一内一外,完成了贲末战场上“一战灭国”的空前传奇。

《九州志·百战韬略》(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