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2)
王阳明自小官二代的优越生活环境,以及身体健康欠佳的精神、身体的双重折磨,让人疑惑王阳明能否活着出去都很难。
人生的低谷,孕育出学术的高潮,是生命在王阳明36岁出现的巨大怪象。但以当代的“英雄之旅”模型来看,王阳明的经历完美的与这个模型各个点对应。
应证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古谚语。
龙场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王阳明不停地问自己,如果此刻圣人居此,该如何自处?对于他而言,从志向上说,一直立志成为圣人。
从思考问题的框架、经验角度来说,圣人之学(自宋朝程硃理学一统思想,到明朝成为官学以及国家意识形态)似乎解决不了他的困境。
【二】龙场悟道根源在于,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理学一脉,只是成为为官的工具。所以王阳明在龙场悟出,心即理,心外无物。
逆境中的人,仿佛在街头遇到危险,你肯定很难想起来平时练习武术的套路,先攻上、再攻下等,本能求生的意愿,会让你下意识做各种动作,摆脱危险。
所以王阳明大彻大悟,逆境中,哪有什么向外求理,心最重要。心学一脉,在明朝开始发扬光大。
但光知道有用吗?肯定不。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传统上对这个理解上,从逻辑层面将“知”与“行”二元对立,讲究的是“知”与“行”要同步。